纳米SiO_2包覆硅灰石粉填充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研究设计了六种硅灰石填料对聚丙烯进行填充改性,研究了不同表面特性的硅灰石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界面效应和结晶行为等的影响。
本着对矿物填料表面形貌进行控制设计的目的,提出了用纳米级无机颗粒包覆微米级无机颗粒的思路,即让纳米级SiO2小颗粒包覆在硅灰石表面制成一种新型的纳米包覆粒子填料。
在硅灰石表面包覆上纳米级SiO2小颗粒对硅灰石的应用特性有重要影响:①纳米包覆粒子填料的比表面积比普通硅灰石大,纳米级SiO2小颗粒钝化了由于机械力粉碎造成的硅灰石的棱角,使其平滑的晶体解理面变得粗糙,同时硅灰石粉体白度增大,可应用于浅色制品。②在力学性能上,纳米SiO2包覆硅灰石填料如果不经偶联剂处理,填充复合材料的韧性不会得到提高,当填充量在25%及以上时,反而比普通硅灰石直接填充还差,而经铝酸酯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后,填充复合体系的强度和韧性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复合材料的韧性。在填充量为20%时,填充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仍比纯聚丙烯高,实现了对聚丙烯的增韧作用,克服了普通硅灰石填料填充聚合物后会使复合材料脆化的缺点。
为更深入地探讨这种增韧的作用机理,先后进行了样品缺口冲击断口形貌SEM扫描,DSC热分析以及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等研究。研究表明,纳米SiO2包覆的硅灰石填料经铝酸酯表面改性后,较之其它表面处理方法得到的硅灰石填料,因其表面缺陷的减少以及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能的增加,增强了吸附偶联剂的能力,从而大大改善了填料粒子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状态,促进了与基体界面的充分结合。无机填料的引入在PP中同时还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提高了复合体系的结晶温度、降低了结晶度,减小了晶粒尺寸,部分地引发了聚丙烯 -PP晶向 -PP晶的转变。这些作用的大小皆因填料的不同表面特性而有所差别,这也正是不同填充复合体系宏观力学性能有所差异的原因。
|
|
|
|
1 |
沈健;嵇根定;胡柏星;李明忠;黄元富;金永漱;黄庆兵;;填充聚乙二醇包覆硅灰石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1992年06期 |
2 |
雷映平,周光,廖兰,王廷吉;硅灰石与盐酸反应模式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1年05期 |
3 |
沈健,嵇根定,黄艳,胡柏星,杨诚,丁龙福,黄元富;溶胶处理对硅灰石表面性质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1992年04期 |
4 |
刘景江,魏秀芬;硅灰石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应用化学;1990年02期 |
5 |
苏芳,盖国胜,魏启荣;二氧化硅/硅灰石复合颗粒的制备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3年05期 |
6 |
李珍,彭继荣,沈上越,杨春蓉,杨蜜纯;机械力化学改性硅灰石/聚丙烯性能的研究[J];塑料工业;2003年09期 |
7 |
刘灵燕,孙传敏;硅灰石质白色颜料的研制[J];矿物学报;2001年03期 |
8 |
陆冲,周达飞;PP/SBS/PE/硅灰石共混改性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6期 |
9 |
赵宇龙,苏芳,盖国胜;硅灰石复合颗粒填充聚丙烯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05年01期 |
10 |
王廷吉,周萍华,李顺如,朱国平;硅灰石与盐酸反应模式及产物性质研究[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1 |
卢忠远;金成昌;王昉;;硅灰石作白水泥活性混合材的研究[J];水泥;1992年03期 |
12 |
卢盛良,江民涛,吴南萍,卢朝辉;硅灰石在高压电瓷上应用的研究[J];非金属矿;1994年04期 |
13 |
刘丛键,石炜;硅灰石质多孔混凝土模具的研制[J];河北陶瓷;1994年02期 |
14 |
杨少凤,王子忱,赵敬哲,薛丽晶,赵纯,赵慕愚;不同粒度硅灰石的纳米TiO_2/硅灰石复合体结构及性能对比[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
15 |
吴伟端,潘兆橹;气流磨超细粉碎硅灰石XRD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0年05期 |
16 |
王廷吉,彭人勇,周光;硅灰石与酸快速反应体系状态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1年07期 |
17 |
李馥梅,刘新海;硅灰石/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3年05期 |
18 |
刘新海,杨友生,沈上越,李珍,李一波;表面改性硅灰石性能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3年04期 |
19 |
吴美升,黄佳木,盖国胜;纳米SiO_2包覆硅灰石粉增韧聚丙烯的界面效应与结晶行为[J];化学建材;2004年04期 |
20 |
方和平,徐晓军,肖玉菊,罗亚田;硅灰石和石英浮选分离特性研究[J];非金属矿;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