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X-CT用新型X射线探测器性能的模拟研究
【摘要】:工业X-CT(Industrial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ICT)是工业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或工业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的简称。自诞生以来,其发展和应用令人瞩目,特别是在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领域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点,西方发达国家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诚然,计算机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业X-CT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另一个决定性因素还在于X射线探测器技术的进步。X射线探测器的技术指标限定了这些设备最后的技术水平。在工业X-CT系统中,探测器技术是工业X-CT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探测器技术、图像重建及处理技术和机械与自动控制技术)。探测器技术就是如何把X射线与被检测物作用后,将包含有被检测物信息的射线信号转化成为可进行处理的电信号。该测量技术将直接影响到工业X-CT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应用效果。
本文详细研究了国内外工业X-CT中探测器的设计方案,对X射线管为射线源,基于CsI(Tl)闪烁体和面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器件,采用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以扇形束线阵扫描方式实现对X射线探测的探测器方案的性能指标,从理论上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为此,论文建立了新型探测器的物理数学模型,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模拟研究。Monte Carlo模拟条件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中、低能X射线源(450keV以下),并对CsI(Tl)为主的单个闪烁体与光纤耦合至面阵CCD器件,且源-探距L≦1.5m组成的探测器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探测器到X射线源的距离(1.5m以内)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不大,故根据被测试件的大小可以适当地改变X射线源到探测器的距离。圆柱形晶体的直径不变,则长度越大(1.5cm内)全能峰效率和转换效率就越高。在晶体长度为1.5cm时、探测器接收到能量为220keVX射线的全能峰效率高达79.6%,转换效率高达85%。
最后,论文对探测器灵敏度作了理论上的估算。
|
|
|
|
1 |
吴兴春;李如荣;彭太平;张建华;胡青元;唐登攀;;闪烁探测器中子相对光输出曲线标定技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
2 |
艾杰;马景芳;戴红跃;;硅凝胶灌封对闪烁探测器的影响[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
3 |
梁齐;高启安;;闪烁体中光传输与收集研究进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5年05期 |
4 |
熊建平,张松寿;宽量程快速闪烁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1年06期 |
5 |
张惠宽,李国福,张石状,薛红彬;CeF_3闪烁探测器对X射线的电荷灵敏度标定[J];辐射防护;2004年06期 |
6 |
陈满;蔡跃荣;杨朝文;;闪烁探测器信号波形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4期 |
7 |
时恒昌,喻运昌;惰性气体β闪烁探测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00期 |
8 |
袁慧君;闪烁探测器的某些发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1年04期 |
9 |
祁中,郭忠言,詹文龙,周建群,刘冠华,张万生,王金川,林源根,诸永泰,徐瑚珊,谢元祥;叠层塑料闪烁探测器望远镜[J];核技术;1997年06期 |
10 |
祁中,郭忠言,詹文龙,刘冠华,周建群,张万生,王金川,林源根,诸永泰,徐瑚珊,谢元祥;用于中能重离子反应测量的塑料闪烁探测器阵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7期 |
11 |
王玲;郭洪生;邓爱红;艾自辉;;几种常用晶体在单能γ射线照射下的能量响应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年06期 |
12 |
汲长松;中子-γ射线甄别联合闪烁探测器[J];核技术;1992年02期 |
13 |
刘士兴,张永明,杨盈,吴瑞生,杜先彬,冀延庆;高灵敏低源强微机核子秤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2年03期 |
14 |
张松寿,李淑媛,李润新,王述年;快速放射性环境监测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9年01期 |
15 |
都军伟;王永纲;戴雪龙;;闪烁探测器神经网络定位方法研究[J];核技术;2007年07期 |
16 |
张松寿;光电倍增管在辐照下的稳定性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8年06期 |
17 |
何铮;;一种辐射能谱数据采集新方法[J];科技广场;2010年06期 |
18 |
梁齐,高启安;长方闪烁体镜反射光收集效率的解析计算[J];光学学报;1996年03期 |
19 |
张天保,董玉兰;国产ST-401型塑料闪烁体定时分辨能力的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3年01期 |
20 |
姜云绯,袁慧君,梁文增,李翔;丙烯酸塑料闪烁体[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