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及其合金纳米团簇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摘要】:纳米团簇作为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许多性质至今尚未研究清楚,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其中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一个研究热点,它表现出的熔点的异常变化以及负热容等现象,尤其引人注目。这些特殊性质,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利用微正则系综分子动力学方法对Au、Ag及其合金纳米团簇进行模拟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Johnson的原子嵌入模型势函数,该模型势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处理贵金属热力学性质。选择Au、Ag及其合金团簇作为研究对象,除了它们本身是具有广泛用途的金属纳米材料外,主要考虑到以前对两种金属团簇的研究相对较多,可以有理论指导和实验结果验证,使模拟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
本文模拟了9个AuN团簇(N=60~767),9个AgN团簇(N=50~767)以及3组(21个)AuXAgN-X合金团簇(N=80,144和276;X=0~N)。每一个团簇都经过缓慢升温熔化,然后降温凝固回到室温的过程,获得了势能、总能量、热容量及结构随温度变化关系。主要结果有:
(1) 对AuN和AgN团簇熔点的研究验证了团簇熔点随团簇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当原子数分别小于80和70时,团簇熔点开始出现异常效应。当N小于144的时候,两种团簇的熔点曲线相互交错,在N=276~767的范围内,AgN团簇熔点比同样大小的AuN团簇略高。
(2) 对于AuXAgN-X合金团簇,当X从0向N逐渐增大时,合金团簇熔点下降较快,N=80和276两种团簇在X=N/3位置附近出现极小值,而N=144的团簇的极小值出现在X=N/2的位置附近,然后随X的增大,团簇熔点开始缓慢上升,上升过程中曲线出现振荡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这说明X的取值对团簇结构影响很大;在AuXAgN-X合金团簇结构中,Ag原子的分布相对趋向于团簇外层,而Au原子则趋向于内层。
(3) 一定尺寸的AuN团簇(N=80~767)、AgN团簇(N=80~767)以及AuXAgN-X合金团簇(N=80,144和276)均具有负热容特性,但在更小的团簇中没有观测到这种现象,由于对小团簇的统计结果涨落较大,不能肯定是否存在这种现象。通过对结构的探讨发现其微观机制是熔化过程中团簇从壳层结构突变到混乱度较高的无序结构,这种结构变化引起势能增加,需要将部分动能转变为势能维持系统总能量守恒。
(4) 通过对室温下AuXAgN-X合金团簇稳定结构的分析,发现N=144的合金团簇的几何结构相似,在特定方向上围绕一个中心轴呈特殊分布;较大尺寸(N
WP=5
=276)的合金团簇出现不同的几何结构,一种与N=144的合金结构相似,另外的结构外形不规则,原子数径向分布也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受降温速度快慢或驰豫时间长短有关。
上述结果中,有关AuXAgN-X合金团簇的熔点变化和负热容等热力学性质,目前我们尚未见过类似的报道,这些结果需要实验研究来验证,同时也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
|
|
1 |
陈华宝,王保林;小金团簇的基态结构和能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2 |
邓小辉;李萍;程长;李迎;;金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3 |
舒锋;多方过程图象及其分析[J];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
4 |
何焕典,王新强,毋志民,罗强,肖绪洋,甘飞;铜、银和铂原子纳米团簇负热容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5 |
邢超伟;陈楚;张军;;Pd_(54)团簇的熔化过程(英文)[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6 |
许世军,唐泉清;宇无热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7 |
卢敏;陈巧;;银纳米团簇负热容现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实验;2007年12期 |
8 |
李文娟;周继承;朱金波;;PSO-SA模拟金团簇的几何结构与基态能量[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9 |
于永江;杨传路;安义鹏;王华阳;;Au_n(n=2,3,4)团簇与乙醇分子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
10 |
郭建军;杨继先;迭东;;金团簇掺杂镍原子的量子化学研究(英文)[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11 |
孙路石;张安超;向军;郭培红;刘志超;苏胜;;密度泛函理论研究Hg与Au_n~q(n=1—6,q=0,+1,-1)团簇的相互作用[J];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
12 |
巨新,施朝淑,唐孝威;用液滴表面应力模型计算铜、银、金团簇中最近邻原子间距离收缩[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2期 |
13 |
杨立祥,刘磊;金团簇和银团簇的半经验理论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4 |
刘靖;李顺方;李海生;;金团簇Au_n(n≤8)吸附在MgO(001)表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S2期 |
15 |
王玉明,季寿元,丘第荣;再论含金硫化物矿物中能否存在负价金问题──答李九玲等同志[J];地质地球化学;1999年01期 |
16 |
吕瑾;武海顺;;过渡金属及其合金团簇的磁性检测实验研究进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7 |
李天信,王广厚;遗传算法研究贵金属团簇的基态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8 |
毋志民;王新强;;铜原子纳米团簇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9 |
杨立祥,刘磊;Au_(13)和Au_(55)振动谱的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S1期 |
20 |
尹世忠
,沈宪敏;p—V图上理想气体的负斜率线性过程[J];邢台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