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遗传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向碧群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网络实现办公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人们在享受办公方便的同时,也受到了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使用被动型反攻击的防火墙技术已不足以抵御恶意的入侵,开展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案之一。 目前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加密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但它们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从某种角度可以弥补一些不足,比如,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主动性就是一方面。目前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涉及到诸多方面,从入侵检测系统本身的研究到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结合应用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 本文就目前网络安全状况作了分析总结,在研究分析入侵检测系统相关技术基础上,针对目前入侵检测技术中的模式库,即正常行为模式库或攻击行为模式库建立时效性和准确性问题,将具有优化功能的遗传算法应用到入侵检测技术中,实现了遗传算法与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使用遗传算法的过程中,对适应度函数作了一定的修改,使其更有利于本实验中模式库的优化和形成。实验结果证明,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入侵检测技术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当然,遗传算法等相关学科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使其具有智能性,这些还处于研究阶段,入侵检测系统还有更多的方面需要人们去做更多的努力。作者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入侵检测系统一定会像现在的防火墙,走进千家万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海信“眼镜蛇”入侵检测系统[J];计算机安全;2002年10期
2 卢勇,曹阳,凌军,李莉;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1期
3 林曼筠,钱华林;入侵检测系统:原理、入侵隐藏与对策[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01期
4 戴云,范平志;提高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效率的新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胡翔,华建兴;基于对象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在网上银行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年10期
6 曹元大,薛静锋;加权关联规则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2年04期
7 胡亮,康健,赵阔,孟凡二;入侵检测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汤卫东;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任晓峰,董占球;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弱点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6期
10 张瑞霞,王勇;入侵检测系统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6期
11 许勇,李兵;入侵检测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学习[J];计算机时代;2002年07期
12 冯静,李续武;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2年09期
13 薛丽敏;网络侦察中的入侵检测系统[J];通信技术;2002年03期
14 肖海军,洪帆;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5 吴新民;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比较分析[J];微型电脑应用;2002年06期
16 彭文娟;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02年03期
17 段丹青,陈松乔;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8 胡建斌,段云所,陈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2年04期
19 ;金诺网安——入侵检测系统——KSI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J];计算机安全;2002年05期
20 姚兰,王新梅;入侵检测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德忠;徐云峰;吴燕波;;基于模糊决策理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行性评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万龙;;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在电力企业综合信息网中的应用[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程三军;;入侵检测系统在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金兰;闫怀志;胡昌振;;躲避与攻击入侵检测系统的手段及防范[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韩丰;;入侵检测系统在冶金企业中的部署[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雷琦;杨国伟;;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7 谢辉;王燕;庞滨;;数据挖掘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7年
8 陈观林;王泽兵;冯雁;;入侵检测系统中的规划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刘冬梅;;协同防护入侵检测系统[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年
10 陈晓炜;;入侵检测系统分类法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世杰;基于序列模式挖掘的误用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李玲娟;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金舒;入侵检测系统性能提高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邓琦皓;分布式主动协同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5 关健;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分析方法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李玉萍;基于先进计算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刘刚;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闫巧;基于免疫机理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傅涛;基于数据挖掘的分布式网络入侵协同检测系统研究及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美兰;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进;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步新玉;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夏起军;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谭伟;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架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海勇;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及神经网络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郭文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陈霖;基于企业网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周辉毅;动态可扩展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方鹏飞;入侵检测系统消息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张磊;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离子翼;入侵检测系统抵挡恶意攻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特约张昕楠;中小企业入侵检测系统选中小企业入侵检测系统选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陈长松;需要入侵检测系统的五个理由[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北京长信泰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宫键欣;入侵检测系统与入侵防御系统的区别[N];人民邮电;2008年
5 ;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三大挑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何军、高国栋、程文静;国内9款入侵检测产品同台亮相[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谭崇畅;IDS值得投资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8 赵毅;如何选择入侵检测设备[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谭崇畅;捍卫“最后一道防线”[N];网络世界;2002年
10 赛迪评测网络安全实验室 何军;谁给你更好的保护[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