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网络实现办公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人们在享受办公方便的同时,也受到了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使用被动型反攻击的防火墙技术已不足以抵御恶意的入侵,开展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案之一。
目前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加密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但它们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从某种角度可以弥补一些不足,比如,入侵检测系统具有主动性就是一方面。目前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涉及到诸多方面,从入侵检测系统本身的研究到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结合应用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
本文就目前网络安全状况作了分析总结,在研究分析入侵检测系统相关技术基础上,针对目前入侵检测技术中的模式库,即正常行为模式库或攻击行为模式库建立时效性和准确性问题,将具有优化功能的遗传算法应用到入侵检测技术中,实现了遗传算法与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使用遗传算法的过程中,对适应度函数作了一定的修改,使其更有利于本实验中模式库的优化和形成。实验结果证明,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入侵检测技术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当然,遗传算法等相关学科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使其具有智能性,这些还处于研究阶段,入侵检测系统还有更多的方面需要人们去做更多的努力。作者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入侵检测系统一定会像现在的防火墙,走进千家万户。
|
|
|
|
1 |
;海信“眼镜蛇”入侵检测系统[J];计算机安全;2002年10期 |
2 |
卢勇,曹阳,凌军,李莉;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1期 |
3 |
林曼筠,钱华林;入侵检测系统:原理、入侵隐藏与对策[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01期 |
4 |
戴云,范平志;提高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效率的新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5 |
胡翔,华建兴;基于对象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在网上银行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年10期 |
6 |
曹元大,薛静锋;加权关联规则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2年04期 |
7 |
胡亮,康健,赵阔,孟凡二;入侵检测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4期 |
8 |
汤卫东;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9 |
任晓峰,董占球;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弱点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6期 |
10 |
张瑞霞,王勇;入侵检测系统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6期 |
11 |
许勇,李兵;入侵检测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学习[J];计算机时代;2002年07期 |
12 |
冯静,李续武;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2年09期 |
13 |
薛丽敏;网络侦察中的入侵检测系统[J];通信技术;2002年03期 |
14 |
肖海军,洪帆;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5 |
吴新民;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比较分析[J];微型电脑应用;2002年06期 |
16 |
彭文娟;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02年03期 |
17 |
段丹青,陈松乔;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18 |
胡建斌,段云所,陈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2年04期 |
19 |
;金诺网安——入侵检测系统——KSI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J];计算机安全;2002年05期 |
20 |
姚兰,王新梅;入侵检测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02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