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激光损伤及散射检测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研究,论述了其损伤机理、影响损伤阈值的因素以及其抗激光增强工艺,总结了相关规律。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激光损伤阈值测试及在线检测系统,对光学薄膜及其基体的激光损伤及在线检测做了详细的实验研究。
对HF 酸腐蚀后的熔石英样品进行了激光损伤分析,其损伤由激光驻波场和烧蚀共同引起。HF 酸腐蚀可以提高熔石英表面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在一定的激光参数(波长为355nm,脉宽为10ns,频率为3Hz)下,其损伤尺寸随激光辐照次数呈指数增长关系。并对损伤阈值测试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对比了不同阈值表征方式对其结果的影响。
研究了ZrO_2薄膜微结构对其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影响,发现随着微晶粒尺寸的减小其抗激光损伤阈值具有增长的趋势,且多晶结构的激光损伤阈值明显高于无定形结构。研究和完善了激光预处理装置的技术方案,对1064nm 的HfO_2/SiO_2高反膜进行了激光预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薄膜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平均提高3倍以上。薄膜经激光预处理后,损伤尺度及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组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He-Ne散射法在线检测损伤系统,对HfO_2/SiO_2高反膜、增透膜进行了阈值检测,并与等离子体闪光法及Nomarski 相衬显微法对损伤的判断做了比较。实验证明,He-Ne 散射法在线检测系统能有效地、可靠地判断激光诱导损伤。相对等离子体闪光法而言,减少了人为因素,并且在实验中证明,有等离子体闪光发生,并不一定发生激光诱导损伤。而采用显微镜观测,效率低、工作量大,对于不明显的损伤不易做出判断。
|
|
|
|
1 |
高志山,陈进榜;激光损伤光学表面的检测研讨[J];激光技术;2000年03期 |
2 |
胡建平,陈梅,付雄鹰,柴林;HfO_2/SiO_2高反射膜的缺陷及其激光损伤[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5期 |
3 |
何春燕,许立军,王一;激光损伤视网膜后神经元凋亡及GFAP表达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
4 |
吴周令,范正修;TiO_2/SiO_2、ZrO_2/SiO_2多层介质膜光学损耗及激光损伤研究[J];中国激光;1989年08期 |
5 |
韩季之;光学薄膜抗激光损伤的测量[J];激光与红外;1991年05期 |
6 |
李仲伢,程雷,李成富;MgF_2晶体的激光损伤与加固研究[J];光学学报;1999年05期 |
7 |
;激光器件 激光安全与防护[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5期 |
8 |
Nakajima;Sadahiro;王尚铎;;高激光损伤阈增透膜的制法[J];激光与红外;1988年07期 |
9 |
黄印权;;1.06μm激光对光学薄膜的损伤[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2年04期 |
10 |
;激光安全与防护[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6年05期 |
11 |
;激光安全与防护[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3期 |
12 |
凌秀兰,黄伟,孔明东,张云洞;激光薄膜缺陷研究[J];光学仪器;2004年02期 |
13 |
田光磊,黄建兵,贺洪波,邵建达;退火对ZrO_2薄膜微结构及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2期 |
14 |
张邦星,殷红,赵梅荣;单块铌酸锂电光Q开关晶体的激光损伤[J];人工晶体学报;1982年Z1期 |
15 |
纳斯;;非稳腔激光器激光损伤的测量[J];应用光学;1985年04期 |
16 |
龚辉,王明利,李成富,程雷;硅、锗片的激光损伤及加固研究[J];光学学报;1998年06期 |
17 |
徐耀,范文浩,黄祖鑫,章斌,吴东,蒋晓东,孙予罕,魏晓峰;溶胶-凝胶法制备抗激光损伤SiO_2疏水减反射膜[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1期 |
18 |
倪亚茹,陆春华,许仲梓;光学材料的激光损伤及其增强研究[J];激光杂志;2005年05期 |
19 |
钱时恒,吕淑珍,张连娣;1.06μm高功率激光反射膜[J];激光与红外;1992年01期 |
20 |
崔云;赵元安;晋云霞;张伟利;齐宏基;范正修;邵建达;;激光预处理对增透膜阈值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