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城镇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研究
【摘要】:
西南地区是我国人口聚居的重要空间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与生存空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基础以及交通信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致使其发展仍然较为落后。特别是在广大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必须关注于中小企业与城镇的发展。事实上,中小城镇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所以着眼于城镇建设与中小企业成长的互动,探索推动中小企业与城镇良性发展的具体模式,将为解决西南地区乡村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较为切实的思路。
论文按照从实践认识到理论探索,再到实践运用的基本逻辑与线索,探讨了西南地区城镇中小企业集群在诸多因素制约下的成长路径问题。研究依“区域——城镇——集群”序列展开,其间综合运用了城市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尝试性地建立了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分析的一种理论框架,并在研究和对比我国发达地区城镇企业集群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了西南地区城镇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路径的基本特征和行动策略。
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将受到自组织、外部环境和被构组织机制的作用;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是其成长机制作用过程的外在显现,而成长路径选择则是对成长机制的作用方式做出相应约定。因此,为了促进和加快西南地区城镇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则需要积极致力于其成长机制的培育和优化。通过对我国浙江、广东等地企业集群的发展实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将决定不同地域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具有差异性。结合西南地区乡村发展的现实背景,论文指出今后其城镇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路径,将是以市场化力量为基础,以政府激励为导向,内生优势孕育和外部条件利用相结合的渐进式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
目前西南地区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重视针对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规划引导。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实践进行分析认为,制定系统、全面的“集群规划”是地方政府部门对集群成长进行引导的一种重要方法。论文就此阐述了制定集群规划的目的、所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城镇现实,提出集群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以及与之相关的评价方法。文章最后以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实践作为分析背景,做出了相应的实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