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冲击压缩下氧化铝陶瓷的动态力学行为
【摘要】:
陶瓷材料以其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在国防建设和军事科学领域,脆性陶瓷材料在强动载荷作用下具有完全不同于延性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因此陶瓷的动态力学行为已经成为冲击动力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在陶瓷材料的破坏机制、本构关系、实验测试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论文在充分调研陶瓷材料在强动载荷作用下动态力学行为等诸多关键问题研究现状基础上,设计完成了氧化铝陶瓷平板正撞实验,通过平板正撞实验结果对氧化铝陶瓷在冲击加载作用下的物理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讨论。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相关结论如下:
①回顾了陶瓷类脆性材料破坏机制及其在强动载荷作用下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重点考察了破坏波形成和传播的物理机制、力学参量等演化特征;
②采用超声波测试获得了氧化铝陶瓷样品的基本物理力学参量,通过电镜扫描观察了氧化铝陶瓷的细观结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氧化铝陶瓷具有强烈的细观非均匀性结构特征;
③设计完成了氧化铝陶瓷双点样品平板正撞实验,采用VISAR测试了不同厚度的氧化铝陶瓷样品在一维应变冲击压缩条件下自由面质点速度历程,得到了不同厚度的氧化铝陶瓷样品Hugoniot弹性极限。实验发现,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氧化铝陶瓷的Hugoniot弹性极限呈下降趋势。当冲击压力在6GPa-8GPa范围内,陶瓷样品自由面质点速度历程存在二次再压缩现象,判断是由于陶瓷内产生的破坏阵面(Failure front)所造成的,与玻璃中的破坏波现象具有可比性;
④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并计及应变率的影响,提出了对陶瓷材料Hugoniot弹性极限表征的修正。得到了A95陶瓷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修正公式计算的Hugoniot弹性极限值,并与实验得到的Hugoniot弹性极限值进行了比较;
|
|
|
|
1 |
安晓力;;氧化铝陶瓷在医学上的应用[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87年05期 |
2 |
王英姿,陶文宏,吴波;评价氧化铝陶瓷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年04期 |
3 |
姬成周;W.L.Roth;;用核方法研究β-氧化铝陶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4 |
刘玲,张丽霞;体外研究氧化铝陶瓷冠的边缘适合性[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5年04期 |
5 |
朱固;多晶氧化铝陶瓷材料的研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
6 |
宁长亭;;耐磨刚玉陶瓷在洗煤厂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03期 |
7 |
刘炜;杨金龙;董英鸽;张继香;;颗粒级配对凝胶注模成型氧化铝陶瓷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
8 |
石志勇;汤文辉;;Al_2O_3陶瓷的损伤型本构关系研究[J];强度与环境;2007年03期 |
9 |
张伟儒;孙峰;田庭燕;陈波;王培;;低温制备≥99.5%多晶氧化铝陶瓷(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5期 |
10 |
顾峰,沈悦,郭敏,王树棠;气氛烧结对95氧化铝陶瓷机械性能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11 |
申玉芳,芦令超,邹正光;NiAl弥散增韧Al_2O_3复相陶瓷[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2 |
常敬臻;李英华;刘占芳;周世良;;冲击压缩下氧化铝陶瓷动态强度研究进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3 |
陈博;;电厂煤粉管道耐磨陶瓷弯头技术的设计原理及优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
14 |
代维;薛屺;代莉;罗腾奘;;制备陶瓷块体材料高分子分散剂的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
15 |
柴志强;胡开荣;;陶瓷腔与其它泵浦腔的比较研究[J];激光与红外;1988年01期 |
16 |
刘占芳;常敬臻;唐录成;姚国文;李建鹏;;平面冲击波压缩下氧化铝陶瓷的动态强度[J];高压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
17 |
常敬臻;刘占芳;李英华;李英雷;李建鹏;;冲击压缩下A95陶瓷动态力学特性数值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18 |
吴东江;张强;郭东明;;Al_2O_3陶瓷薄片CO_2连续激光弯曲试验[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0期 |
19 |
张延耿;段卓平;张连生;武海军;;冲击载荷作用下脆性材料的失效波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04期 |
20 |
杨秋红,曾智江,徐军,苏良碧;Ti:Al_2O_3透明多晶陶瓷光谱特性分析[J];人工晶体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