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人类文明的步伐,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人类越来越多的聚居于城市。当代中国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前期。如果按照西方150年间城市化发展规律,即城市化平均水平每20--25年翻一番的标准预计,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接近65%--70%。即将来临的中国城市社会,告诉我们在20多年里,中国将有5—7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与地理变迁之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过程。
据农业部粗略统计,中国每年有9000万农民进城务工。近两年,实际务工的农民已超过1亿人。在安徽,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农村人口外出从总体上提高了农村人均户均的现金收入,“打工经济”己成了农村当地的支柱经济。正是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大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不是一个家庭单独能解决好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就联合从家庭、政府、学校、社会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论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村留守儿童、非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论文在借鉴国外构建教育保障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现实以及农村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既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利于农村教育长远发展的教育保障体系,以期为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考。
|
|
|
|
1 |
罗建生;吴晓蓉;;农村留守儿童文化适应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2 |
郑俊英;许慧;张瑞华;;农村留守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11期 |
3 |
张仕琼;;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性别差异及偏好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
4 |
刘小阳,蔡红,高贵珍,曹稳根,徐基贵,张莉,王建华,王勇,胡匡民,李卫华;三年制师专化生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改革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5 |
吴永明;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述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
6 |
石世明;文化寻根与精神理想的探索——张承志文化小说分析[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
7 |
安徽省反腐倡廉工作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课题组;安徽省反腐倡廉工作综合评价系统课题研究[J];学术界;2002年06期 |
8 |
罗达勇;高校支撑跳跃教学中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
9 |
潘树威;职工大学走出经济困境的思考与研究[J];职大学报;1996年03期 |
10 |
伍呷;美国学术界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简述[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
11 |
徐其超,罗庆春;《民族魂·时代风(西南民族学院校友作家诗人创作研究)》导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
12 |
纪映平;浅谈当前高校图书馆改革服务模式的可能性、必要性与紧迫性[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3 |
胡振华;我国诸突厥语及其教学研究情况简述[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
14 |
章培恒;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
15 |
邓晓春;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布局结构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
16 |
吴东醒,陈文冠;农林院校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09期 |
17 |
陈秋萍;秀美与壮美──杨朔、刘白羽散文的诗意美[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
18 |
谢新安;关于会计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9 |
宋学锋;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规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
20 |
赵兴云;关于《地球概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