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MIMO-OFDM系统中同步与信道估计研究

宋文宁  
【摘要】: 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供可靠的宽带数据业务,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B3G/4G以及未来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最有希望的物理层技术。 论文在系统分析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MIMO-OFDM系统的同步与信道估计这两项关键技术和算法,主要工作如下: 1、对无线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与建模方法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MIMO相关信道模型。 2、研究了MIMO-OFDM系统基于训练序列的定时同步与频偏同步算法,设计了MIMO-OFDM无线局域网的同步方案。该方案利用了时域正交的前导序列,时间同步方面运用了延时自相关算法,频偏同步方面利用了前导的时频相关特性,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这种同步方案复杂度低,估计精度高。 3、为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帧检测算法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帧检测算法,获得的归一化判决值是三角形状,相比于传统算法的归一化判决值存在9个短序列长度的平坦区,易于找到峰值点。 4、分别研究了MIMO-OFDM系统中基于训练序列与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案问题。对基于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方案,在讨论了MIMO-OFDM系统中训练序列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LS时域估计、LS频域估计、LMMSE估计算法和基于SVD分解的低阶LMMSE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这些算法估计精度、计算复杂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比较。对于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方案,介绍了导频符号的正交性设计与几种内插滤波方法,接着利用频域LS估计算法计算机仿真了线性内插、高斯内插、变换域内插算法。并对这三种内插算法的性能、计算复杂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论文研究表明,对于基于MIMO-OFDM无线局域网的改进帧检测算法比传统算法易于判决,并且设计的MIMO-OFDM无线局域网的同步方案是有效的。对于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问题,通过对MIMO-OFDM系统中训练序列与导频设计的研究,各种估计算法与滤波算法的分析比较,从而对MIMO-OFDM无线系统信道估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艺,赵明,周世东,姚彦;几种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比较[J];电子学报;2002年06期
2 丁峰;;汽车CAN总线研究分析与干扰防范[J];微计算机应用;2007年05期
3 张磊;王红星;苏艳琴;;基于高斯脉冲的超宽带系统信道容量计算[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8年05期
4 成凌飞;马星河;;基于注水算法的矿用双绞线信道容量计算[J];计算机工程;2009年07期
5 陈强;庄铭杰;;基于天线选择的准正交空时组码的容量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吴清华;肖奇伟;;基于多天线技术的无线信道容量解决方案[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7 李烈忠;梁跃;;信道容量和率失真函数的矩阵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9年06期
8 陈志元;码分多址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容量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1994年03期
9 尹长川,乐光新;AWGN和FEXT噪声下铜双绞传输线的信道容量[J];通信学报;1998年10期
10 邹明,张国平;纯态纠缠源条件下密集编码的信道容量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1 王超,王晓雷;无线随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掉线容量仿真[J];河南科学;2005年04期
12 李佳伟;漆兰芬;;分布式MIMO系统天线选择对信道容量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09期
13 晏燕;张秋余;;图像数字水印的容量分析与计算[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4 周平;殷奎喜;赵华;;Nakagami信道中空时分组码的性能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5 姚俊峰;朱轶;汪一鸣;;DS-BPSK超宽带通信系统信道容量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1期
16 黄丘林;史小卫;;室内MIMO系统采用极化分集时的信道容量[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年02期
17 赵兆;戎蒙恬;;使用MIMO技术的固定中继蜂窝网容量分析[J];信息技术;2007年05期
18 朴大志;李启虎;孙长瑜;;基于海面散射的莱斯MIMO信道容量研究[J];声学技术;2007年04期
19 郑德志;冯丽;吕斌涛;;3×3多天线系统衰落相关与信道容量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15期
20 王仲训;丁晓丹;丁挺;王红星;;基于跳时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容量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大志;李启虎;孙长瑜;;两种典型浅海水声MIMO信道容量的研究[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利剑;郑磊;陈章渊;吴德明;徐安士;;从信道容量的角度看Raman/EDFA混合光纤放大器的优化设计[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3 孟荻;王海斌;吴立新;汪俊;;隐蔽水声通信信道容量估计方法[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吴玉椿;;量子信道容量的数值计算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徐绍君;李道本;;多径衰落信道下LS码与Walsh码的容量比较[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霍新整;肖丽萍;;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苏小敏;;CDMA通信中多径干扰问题分析[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宝妹;李琳;李正权;;一种基于匙孔信道的空时网格编码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伍宏涛;朱柏承;杨义先;;数字水印的二进制对称信道容量理论[A];2005年信息与通信领域博士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闫秋娜;岳殿武;;具有同信道干扰的MIMO系统信道容量研究综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多极化MIMO通信系统中信道传播特性与天线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叶准;分布式天线系统信道容量及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轶鹏;MIMO无线通信系统和空时编码的信息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宁波;分布式MIMO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杨世永;多用户认知信道的容量域和功率分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高春艳;多天线系统盲信道估计算法及估计、检测对容量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5年
7 周四清;数字水印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8 李颖;串行级联空时码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永华;空时相关多天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黄丘林;MIMO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金龙;高速移动环境下无线信道容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丁晓丹;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烟台大学;2007年
3 李佳伟;MIMO信道容量与射频前端的研究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卢仲君;基于包分类的网络隐蔽信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魁;MIMO信道极化特性建模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胡宏飞;LDPC码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7 齐俊璇;交叉相位调制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黄滔;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9 崔云斌;反相对称法的原理分析与实验验证[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朝阳;基于空时分组码的MIMO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代寿;MIMO提高信道容量[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2 ;GSM升级为WCDMA是天经地义的吗[N];科技日报;2006年
3 ;SCNB80×40GDWDM拓宽信息高速路[N];人民邮电;2006年
4 佟学俭;HSDPA:决策TD-SCDMA演进路[N];通信产业报;2005年
5 徐勇;MIMO: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N];人民邮电;2007年
6 ;MIMO技术体系结构与应用[N];人民邮电;2008年
7 韩旭东 曹建海;WLAN谁推一把[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诺基亚WCDMA基站确保投资收益[N];通信产业报;2006年
9 林辉;IMT-Advanced无线接口技术的研究[N];人民邮电;2007年
10 ;MIMO引领无线传输快速前进[N];人民邮电;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