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与设计
【摘要】:
桩筏基础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基础形式。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对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其共同作用的研究涉及众多因素,因此,对其工作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有必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桩筏基础及共同作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对共同作用机理、分析方法、分析理论有比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通过建立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共同作用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有:
①采用ANSYS对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进行三维弹塑性计算分析,研究其受力与沉降性状,总结桩筏基础的受力特征和变形随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关系。
②从数值模拟结果中分析总结群桩效应、承台效应、复合桩基设计概念,并计算出相关承台效应系数,与规范中比较,分析承台效应系数影响因素。
③考虑影响桩筏基础差异沉降和弯矩的各个因素,在上部结构体系及工程地质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找出桩筏基础差异沉降的最优控制方法,阐述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④结合上述分析工作,总结桩基概念设计相关规律。对某工程实例,采用JCCAD实现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设计,重点解读JCCAD在桩筏基础设计中与规范相关问题的处理、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实现等。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U473.1
|
|
|
|
1 |
俞宗卫;西安黄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的工程特性[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
2 |
王祥秋,杨林德,高文华;桩基极限承载力与沉降量的神经网络预测[J];地下空间;2003年01期 |
3 |
李洪升,刘增利,朱元林;冻土断裂力学在桩基冻拔稳定计算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1998年02期 |
4 |
江修,张焕春,经亚枝;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敏感机理与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3年12期 |
5 |
王孝兵;文松霖;徐文强;;大直径长桩接触面参数的敏感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2期 |
6 |
袁钟,李思源,申伯熙;标准贯入试验的应用及贯入击数的影响因素[J];港工技术;2002年04期 |
7 |
王成华,李武君;单桩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的神经网络预测方法[J];中国港湾建设;2003年06期 |
8 |
胡德贵,罗书学,赵善锐;加筋效应对群桩沉降计算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0年11期 |
9 |
刘俊龙;静力法沉桩的压桩力与桩的极限承载力[J];工业建筑;2005年02期 |
10 |
邱明国,李海山,王珂,徐学燕;冻土中桩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
|
|
|
|
1 |
阳吉宝;高层建筑桩筏和桩箱基础的优化设计[J];工程勘察;1996年01期 |
2 |
苗春芳,程干基,陈国旺,徐光亚,林位德,黄肖樵;角点支承双向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多孔板设计计算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2年04期 |
3 |
赵春洪,赵锡宏;上部结构-筏-桩-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新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90年02期 |
4 |
李从林,赵建昌;对“上部结构-筏-桩-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新方法”一文的讨论[J];建筑结构学报;1993年04期 |
5 |
龚晓南;复合地基发展概况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
6 |
董建国,杨敏,赵锡宏;筏式和箱式承台弯矩的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4期 |
7 |
陆培俊;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共同工作空间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6期 |
8 |
凌道盛,陈云敏,丁皓江;任意基础板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9 |
刘金砺,黄强,李华,高文生;竖向荷载下群桩变形性状及沉降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6期 |
10 |
楼晓明,洪毓康,陈强华;群桩基础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