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测试技术中的理论方法与实验应用
【摘要】:随着航空、高速铁路、化工、反应堆工程等的飞速发展,材料断裂性能的工程需求在新世纪迅速扩大。然而,传统断裂力学测试在载荷分离法、柔度法、测试标准的有效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一些问题仍具有突出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单轴应力应变曲线的便携测量对于实现工程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在役检测意义深远,基于硬度技术的压入法在该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方法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材料断裂测试中的载荷分离法、柔度法以及基于压入技术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获取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重点完成了如下工作:
1.基于相似理论提出了无量纲化载荷分离理论,解决了现行载荷分离理论的量纲不对等问题。基于无量纲化载荷分离理论,发展了改进的分离参数Spb法,新方法有效消除了参考钝裂纹和标定点选择对试样裂纹长度预测的影响。应用新方法完成了Cr2Ni2MoV钢、A508-Ⅲ钢以及输气管道球阀焊接接头等工程材料的JIC、CTOD和CTOA测定,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验证。根据对ASTM现行规范中载荷分离法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进展,为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统一试验国家标准新版修订提出了增订的载荷分离法附录草案。
2.对柔度测试中现行转动修正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基于刚性铰链假设和功等效原理提出了适用于CT、SEB和SET三类试样的柔度转动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提出的三类试样转动半径计算公式比现行规范公式更为合理和有效;刚性转动对试样裂纹长度的柔度计算不产生附加影响,但对J积分计算结果的影响显著;对于在加载点测量位移的SEB试样无需进行柔度转动修正;在采用柔度法完成JIC测试时,合理的做法是仅对载荷-位移测量曲线进行柔度转动修正,无需对预测裂纹长度的测量柔度进行转动修正。对SEB试样和直通型CT试样提出了裂纹嘴张开位移同加载点(加载线)位移的弹塑性换算公式,使得从裂纹嘴张开位移测量中获得材料断裂韧性JIC有效可行,进而确保了现行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标准在该技术领域的完整性。
3.对SEB试样和CT试样提出了测算裂纹长度和等效弹性模量的统一简化公式;修正了柔度法中塑性J积分增量迭代算式的不合理内容;为方便焊缝、复合材料等特殊分层材料的断裂性能测试,基于有限元分析提出了分层结构CT试样的柔度方法;提出了用于断裂性能测试的点触式高温柔度法,拓展了柔度法在高温测试环境中的应用;对不同版本的JIC和CTOD现行断裂测试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差异比较,选取典型材料研究了不同测试标准对材料断裂性能评价的影响;基于柔度法的系统创新进展,提出了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度统一试验国家标准新一轮修订版本中关于柔度法的推荐附录草案。
4.基于压入试验技术,发展了直接从球形压头载荷-压入深度曲线中获得材料单轴应力应变曲线的方法;根据A533-B钢、C40钢、316L不锈钢、退火Cu、0Cr18NiTi不锈钢和A105钢等材料的压入试验结果,新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
|
|
|
1 |
王钟羡,陈宜周,王勇;带裂纹扇形截面柱扭转时应力强度因子计算[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2 |
黄宗明,陈滔;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和刚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03年05期 |
3 |
陈滔,黄宗明;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和刚度法的几何非线性空间梁柱单元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3期 |
4 |
张志强,关宝树,郑道访;用直切槽巴西圆盘试样柔度法确定岩石的弹性模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
5 |
方钦志,张石山,赵明嗥,王建国;疲劳裂纹扩展柔度法测量系统研究[J];实验力学;2000年01期 |
6 |
张建军;张锦;田勇;;MTS试验机单试样法测定J积分应用研究[J];包钢科技;2008年04期 |
7 |
孟祥跃;反射型云纹法在岩石爆破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爆炸与冲击;1994年03期 |
8 |
吕念春;程云虹;田修波;程靳;;变载荷作用下Ⅲ型裂纹扩展的解析解[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
9 |
王智宇;王安稳;;橡胶—钢粘接界面断裂韧性实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S1期 |
10 |
金国平;蒋祖荫;;柔度法解水平荷载作用下双肢墙的内力和位移[J];科技通报;1987年05期 |
11 |
汪梦甫,沈蒲生;Lanczos向量叠加法的改进及其在高层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
12 |
樊友景;;单跨均布荷载作用下两跨连续梁弹塑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4期 |
13 |
金建洲;樊大为;;基于柔度法的两端固定梁加载全过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3期 |
14 |
邹翾;张强;周德源;李培;;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5 |
刘伟,高维成,沈世钊;空间网格结构损伤探测的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05年01期 |
16 |
刘晖,瞿伟廉,袁润章;基于有限测点信息的结构损伤识别柔度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
17 |
李永霞;混合能量法及其在梁问题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8 |
吕念春,唐立强,程云虹;复合材料轴对称裂纹动态扩展问题的自相似解[J];工程力学;2005年S1期 |
19 |
周凌远;李乔;;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
20 |
曾昭煌,胡国胜,罗运军,牛秉彝;炮药断裂韧性初探[J];爆炸与冲击;199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