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电效应在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声电效应的物理基础,及利用声电效应进行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制作的人工冻砂半空间隧道物理模型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同一观测平台的声声观测方法与声电观测方法,采用不同的观测排列分别采集了声声直达信号、声声反射信号、声电直达信号、声电反射信号。应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技术对所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来自反射界面的纵横波直达声信号、纵横波反射声信号和纵横波直达声电转换信号、纵横波声电转换反射信号。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声声信号,声电信号采集受固有频率限制小,频谱明显拓宽,时间波列大为缩短,信号分辨率提高,有效的克服了窄带声传感器对隧道地震波场信号采集的影响。此外,由于声电观测中的采用电极接受,电极直径一般为2-3mm,尺度远远小于声传感器,极大改善了声声观测中由于大尺度换能器带来的模型尺度、耦合性能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增强了隧道地震波场物理模型观测精度。
|
|
|
|
1 |
喻振华;冯德山;;粘弹性介质中跨孔波场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年04期 |
2 |
陈沫;;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场逆时偏移[J];岩性油气藏;2009年04期 |
3 |
滕吉文,张中杰,王爱武,魏计春,吉连祥;弹性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沿革、现状与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
4 |
杨顶辉,滕吉文,张中杰;三分量地震波场的近似解析离散模拟技术[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S1期 |
5 |
孙成禹;印兴耀;;三参数常Q粘弹性模型构造方法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4期 |
6 |
窦玉坛;郭常升;毛中华;丁伟;;井间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数值模拟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
7 |
曹志勇;王伟;杨德义;李飞;;煤田陷落柱波场模拟与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
8 |
刘志敏;包吉山;;高阶有限差分地震波场正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1期 |
9 |
苗永康,綦忠,单联瑜,王修田;稳定波束法地震波场模拟技术[J];石油物探;2002年04期 |
10 |
李锋,曹凯,黄德芹,任玉秀;震源深度对低速带区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2期 |
11 |
李信富;李小凡;张美根;;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综述[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
12 |
严九鹏;王彦宾;;重叠区域伪谱法计算非均匀地球介质地震波传播[J];地震学报;2008年01期 |
13 |
李刚;黄明;邹时林;;地震波场最大能量扫描法预测煤层瓦斯的应用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
14 |
段建华;杨文强;倪新辉;;三维地震技术在探测煤矿腔状采空区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08期 |
15 |
于常青;;用于油气检测的地震属性差异分析方法——在塔中地区的应用[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
16 |
涂国田;;快速变步长相移插值法地震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5期 |
17 |
罗明秋,刘洪,李幼铭;基于螺旋线上谱因式分解的地震波场隐式辛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
18 |
姚姚,奚先;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地震波场分析[J];石油物探;2002年01期 |
19 |
戴志阳,孙建国,查显杰;地震波混合阶褶积算法模拟[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5年02期 |
20 |
刘鲁波;陈晓非;王彦宾;;切比雪夫伪谱法模拟地震波场[J];西北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