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的高速弓网系统动态性能仿真及分析
【摘要】:在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受电弓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获取电能,而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动态性能直接影响受电弓的受流质量和机车运行的可靠性,受流性能的优劣成为列车速度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动态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随机风场的模拟方法及随机风场对弓网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现状做了简单介绍。接着,根据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结构,建立了受电弓的线性、非线性计算模型,接触网的计算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弓网系统的耦合模型,分析了模型适用范围。然后,采用京津线实际的参数建立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模型,在建模的过程中采用欧拉-伯努利梁模型来模拟接触线和承力索;简化后的受电弓模型主要包括下框架和推杆、上框架和弓头及滑板三部分,并通过非线性弹簧进行链接;受电弓和接触网模型之间通过接触实现耦合,将弓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采用适合接触网随机风场计算的沿高度不变的Davenport谱,运用谐波合成法数值模拟风场,进一步研究了在随机风场中的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动态性能。
通过仿真实验,将本文的仿真结果与西门子公司的仿真结果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受电弓-接触网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随机风场对接触网风振响应及弓网间的动态性能影响都很大。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风场作用下弓网系统结构参数配合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
|
|
|
1 |
张卫华;;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的混合仿真及非线性控制研究[J];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
2 |
孙德忠;提高接触网受电弓系统运行可靠性的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1996年03期 |
3 |
刘红娇;张卫华;梅桂明;;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受电弓主动控制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3期 |
4 |
毕继红;张峰;刘峰涛;;刚性悬挂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动力分析[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5 |
周宁;张卫华;;双弓作用下弓网动力学性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6 |
李曼;郭京波;刘尚坤;;受电弓动态参数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6年03期 |
7 |
吴学杰,张卫华,梅桂明,林建辉;接触网-受电弓振动主动控制问题的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8 |
郭京波,杨绍普,高国生;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受流稳定性[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
9 |
李文龙;;电力机车受电弓动态性能优化[J];现代机械;2007年02期 |
10 |
彭道文;;基于ANSYS的接触网承力索弛度计算[J];市政技术;2010年01期 |
11 |
马果垒;马君;苏安社;王满;甄旭峰;姚念良;;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受电弓参数优化[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2 |
孙睿;;刚性接触网环境下的弓网性能试验[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4期 |
13 |
张卫华,黄标,梅桂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高速弓网系统研究[J];铁道学报;2005年04期 |
14 |
蔡国华;;高速列车受电弓低速风洞试验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
15 |
郭凤平;;受电弓—刚性接触悬挂系统受流特性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09年07期 |
16 |
吴燕;吴俊勇;郑积浩;;基于有限元和空气动力学模型的高速受电弓动态性能仿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7 |
周宁;张卫华;王冬;;受电弓等效模型参数识别及动态性能测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8 |
P.Przemyslaw
,罗琼;受电弓的技术诊断[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2年03期 |
19 |
;简讯[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2年01期 |
20 |
刘彦卿,朱飞雄,王章刊;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测[J];铁道机车车辆;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