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含硫气田开发工程运营期长效生态监测及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高含硫气田的开发相比低含硫气田存在着许多难点,主要是由于高含硫气田硫化氢腐蚀严重、硫沉积严重、易形成水合物、必须脱硫净化等,且高含硫气田开发工程在运营期会排放S02,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高含硫气田的开发相对较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开发了一些高含硫气田。鉴于高含硫气田开发的现实意义及其开发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特进行本论文的研究。
本论文采用3S技术,在对某高含硫天然气田运营期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Info/ArcView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摸清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并结合大气导则预测结果,分析正常工况下气田开发工程运营期排放SO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田区域长效生态监测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评价机制研究分为对气田开发工程周围生态环境受影响情况的综合评价及各个区域受影响程度差异的对比评价。总体评价利用指标体系确定各生态要素权重,结合环境污染程度由轻到重逐渐过渡的特点,采用改进的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运营前的监测结果为背景值和运营后一年的监测结果为现状值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进行验证,评价表明,某高含硫气田开发工程运营前区域生态评价背景值总分为84.15,运营后一年生态评价总分为76.60,评价结果分别为“良好”和“一般”。由此可见,高含硫气田运营后一年后对周围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需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或其他措施进行治理。
针对该气田开发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同样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对比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区域运营前的生态环境质量差别不大,都为“良好”,运营一年后除净化厂北侧的评价得分较小外,其余各个区域的评价得分都比较接近,生态评价等级都为“一般”。对于受影响最大的区域净化厂北侧,应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
|
|
|
|
1 |
杨帆;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青海省实施途径的探讨[J];青海环境;2002年01期 |
2 |
姚月恩;国家环保局主持召开生态监测工作座谈会[J];干旱环境监测;1988年03期 |
3 |
宋国利,夏立新,任卉;论黑龙江省生态监测示范站的建设[J];北方环境;2000年02期 |
4 |
陆强国;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初探[J];重庆环境科学;1995年04期 |
5 |
郑海;包头市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初探[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0年03期 |
6 |
秦保平,曹喆;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5期 |
7 |
丁琼;;生态环境监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1期 |
8 |
刘晓强,申田,连兵;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00年12期 |
9 |
本刊编辑部;;水生态监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8年01期 |
10 |
刘晓强,申田,连兵;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2001年01期 |
11 |
丁忠良,宋国利,于淑萍;关于黑龙江省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年03期 |
12 |
赵宴滨,于淑萍,黎明;加快生态监测网络建设 保护黑龙江省生态环境[J];北方环境;1999年04期 |
13 |
宫国栋;关于“生态监测”之思考[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1期 |
14 |
王娟,陆雍森,汪毅;小城镇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年05期 |
15 |
王兆群,司皖苏;淮安市城市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探讨[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5年02期 |
16 |
马淑红;;浅析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J];魅力中国;2009年30期 |
17 |
王建宏;张龙生;;开展综合生态监测 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J];发展;2010年04期 |
18 |
曹江营;论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技术指标与方法[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年04期 |
19 |
谢庆剑;杨再雍;李明玉;;生态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广西轻工业;2008年08期 |
20 |
高洁;公路环境监测发展的探讨[J];交通环保;200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