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节PDF控制算法的研究
【摘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设备、新工艺的出现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对控制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已有许多旨在提高控制性能的不同的控制理论,但由于其各自的局限性,在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运行速度较快的机械设备等,其响应时间往往不能达到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快速、能够适应快速运行或变化的对象或过程的自调节算法,以为控制器的开发作好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以PDF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PDF控制理论的特点,讨论了对高阶对象(三阶至六阶对象)实行PDF控制所需要的结构。由于PDF控制的对象一般小于等于二阶,本文提出对于高阶对象实行分解控制,使每一个控制器所控制的对象的阶数小于等于二阶,并推导出相应控制系数设定的计算公式。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自调节PDF控制的算法。该算法最重要的是对对象的辨识,经过大量的分析与运算,本文提出了在对象为最小相位时,辨识对象的阶数及其高阶项系数的理论和方法,即以阶跃信号直接激励被控对象,对其输出信号进行差分运算,利用所得的值判定对象的阶数及其高阶项系数。一旦所需要的对象参数得到,即进行控制策略的选择并计算控制系数,完成自调节过程。随即切换至常规PDF控制。本文还对上述算法进行引伸,探讨了对象为非最小相位时,用阶跃响应的输出特性来对其进行控制的可能性,以上各种设想均在Matlab环境下,用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并与预置系数PDF控制系统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及实践的可行性。
|
|
|
|
1 |
胡慧琴,李少远;一种通用的参数自调节模糊控制器[J];应用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2 |
赵中奇;;带有自调节功能的层次分析[J];控制与决策;1992年01期 |
3 |
莫其逊;审美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建疆的《自调节审美学》[J];社科纵横;1996年04期 |
4 |
杨秋贵,张杰,张素贞;神经网络自调节变尺度算法及其用于聚酯生产工况预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5 |
冯玉才,董爱华,周英飙;Linux下网络通信的自调节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7期 |
6 |
曹伟;谭南征;;自调节模拟低通滤波器的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6年02期 |
7 |
董纵昊,陈留;自调节PDF控制的一种算法[J];机械;2002年04期 |
8 |
任美辉,孔祥军,梁原华;自调节精密90°移相器[J];电测与仪表;2004年08期 |
9 |
张卯瑞;;大时滞系统鲁棒自调节控制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0 |
黄玉清;梁靓;;一种速率自调节可用带宽测量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2期 |
11 |
郑瑞娟;张明川;吴庆涛;李冠峰;魏汪洋;;基于信赖域的系统可信性自调节算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2 |
吕红丽;郭秀英;;暖通空调系统的新型模糊自调节PID控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3 |
刘永根;游剑;罗萍;张波;李肇基;;一种精准的升压型DC-DC转换器自调节斜坡补偿电路[J];微电子学;2007年01期 |
14 |
刘春玉,陈留;关于自调节PDF控制的试验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3年01期 |
15 |
廖飞雄;马良;;自调节种群的演化算法求解旅行商问题[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9期 |
16 |
刘潇;张锦;王星;段俊;;SCCP: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调节圆周覆盖协议[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4期 |
17 |
杜鹏英;罗小平;杜少武;;积分分离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高压脉冲电源模糊控制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
18 |
张国平;孙德全;;基于影响图的数据库参数的自调节[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6期 |
19 |
章锐;刘建华;项湜伍;;自调节读取距离的RFID方案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6期 |
20 |
徐萼辉,徐国华,张嗣良;自校正模型算法控制及其在青霉素发酵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