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围绕较大尺度非均匀散粒体单面坡的自组织临界性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首先,利用坡顶传送带加沙扰动形式,开展了较大尺度干燥状态临界单面坡散粒体沙堆模型实验。干燥状态沙堆的自组织临界性也受颗粒非均匀程度影响,作为系统组织原则的颗粒非均匀程度,确实是影响自组织临界性的两个因素之一,具有一定意义的普遍性(普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型粗颗粒实验系统,测定不同非均匀系数沙石材料的相对密度和直剪特性,探讨了颗粒非均匀程度对自组织临界性影响的具体物理力学机制:随着非均匀度的增大,散粒堆积体的颗粒结构空间分布堆积方式的多样性增大,颗粒滑动的摩擦耗能增加。因此,非均匀散粒体系统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失稳状态多样性和能量耗散加剧的特点,可以抑制扰动-反馈的放大作用,维持整体的鲁棒性,即同时满足自组织临界性的两个动力学特性(敏感性和鲁棒性)。从而非均匀散粒体可能突破尺度局限,使大尺度系统仍呈现自组织临界性。
2.采用相空间分析手段,对临界单面坡散粒体沙堆模型实验落沙序列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在普通重构相空间理论思路基础上,针对落沙序列的吸引子关联维数计算方法的合理改进。得到初步结论:颗粒组成均匀的沙堆,吸引子关联维数大于非均匀沙堆;扰动较大时,吸引子关联维数也较大。随着非均匀度减小或扰动加大,Kolmogorov熵值均增大。
3.借用三维自相似渗流模型重正化群方法,讨论了散粒体稳定性与颗粒非均匀程度的关系。提出微观规则的准确合理是渗流模型与重正化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非常需要重视之处。随着自相似阶数(对应着颗粒组构的非均匀程度)的增大,堆积体稳定性增强,并得到具有非线性变化特征的稳定性图式。通过关联临界指数的初步计算,得到关联长度的突变特性。
4.分析大尺度散粒体边坡中,尺度对自组织临界性的具体影响原因。大尺度散粒体坡面的崩塌滑动面,一般并非直线形,在崩塌过程中的耦合作用将增大落沙规模;理想化的沿直线坡面滑动情况,坡面表层砂粒的稳定性也并不是在时间、空间上都均衡的,可以造成起动容易止动难,或坡角失稳概率大从而牵连整个坡面的情况;长大高陡坡面的失稳形式,可以受坡脚(边界)的巨大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页
5.结合干燥沙石临界单面坡实验现象观察,对溜砂坡灾害的产生原因、
崩塌特性及防治原则进行了讨论,提出溜砂坡崩塌的三个主要成因:寒冻风
化引起上部沙粒来源的持续不断;坡面的风化作用使颗粒进一步均匀、细化,
造成原来处于亚临界而稳定的坡面达到临界而容易失稳;坡脚对牵引式崩塌
的制衡作用削弱,易受坡脚干扰而诱发。提出:颗粒组成较为均匀的溜砂坡,
雪崩规模是较均一的,时间分布上是准周期的,工程措施所采用的安全系数
可以较准确地取定;溜砂坡的颗粒组成较复杂时,崩塌规模相差较大,安全
系数较难确定,但其平均崩塌量小,工程措施主要应考虑安全性与经济性的
合理平衡。溜砂坡的防治工程宜采用坡脚被动防护方式,提出了简易、经济、
合理的坡脚轻型支挡结构防治方案。
6.边坡崩塌落石的运动是散体大颗粒崩塌运动的典型情况,对这种灾害
的防治主要归结到已运动落石的被动防护——建设遮挡建筑物上。结合一具
体工点,对该灾害的防护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和评述。
|
|
|
|
1 |
姚令侃,李仕雄,蒋良潍;自组织临界性及其在散粒体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1期 |
2 |
姚践谦,乐晓斌;散粒体接触理论综述[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
3 |
钟晓雄,袁建新;散粒体的微观组构与本构关系[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S1期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松散粒体坝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召开[J];岩土工程界;2009年01期 |
5 |
张丙印,付建,李全明;散粒体材料间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单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0期 |
6 |
S.S.Safarian,E.C.Harris,崔元瑞;散粒体堆料筒的设计荷载[J];煤炭工程;1988年10期 |
7 |
沈成武,雷建平,计三有;散粒体与亚弹性本构模型[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8 |
沈珠江;砂土液化分析的散粒体模型(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
9 |
栾丽君,任立义,景殿刚;串联盘式管道连续输送机直线段力学静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王平,万复光;碎石道床的组构描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1 |
刘晓斌;机械结构与散粒体边界运动学条件试验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05年11期 |
12 |
解光胜;;直线挡墙主动散粒体压力沿墙高的分布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3 |
赵祥涛;张明学;张峻岭;李光千;;环保型散粒体清理机的研发[J];起重运输机械;2010年05期 |
14 |
刘军,王立久;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散粒体防水材料的原理及可行性[J];房材与应用;1994年02期 |
15 |
黄义,尹冠生;考虑散粒体与仓壁相互作用时筒仓的动力计算[J];空间结构;2002年01期 |
16 |
沈珠江;;散粒体极限平衡理论及其应用[J];水利学报;1962年03期 |
17 |
钱学清,张惠侨;斗轮卸料的过程及理论建模[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4年03期 |
18 |
郑治;水工地下工程回顾与展望[J];贵州水力发电;2001年03期 |
19 |
俞志根;力学模型在机械设备工作原理分析中的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
20 |
温永民;李杰;;散料仓的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09年05期 |
|
|
|
|
|
1 |
张永安;梁华;;企业自组织管理的特征与比较分析[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
2 |
包郭平;应益荣;;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
3 |
万江文;;工业无线自组织测控网络[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学术年会第二届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报告汇编[C];2008年 |
4 |
胡冀;秦会斌;胡炜薇;徐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灯照明监控系统设计[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
5 |
张明华;赵瑾;宋宏彬;李锋;;试析科研管理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A];首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6 |
杨庆浩;林俊;王晓刚;;自组织界面聚合聚吡咯膜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
7 |
周国文;;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青年自组织[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
8 |
陈晓箭;;试论经济控制的经济自组织理论基础[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
9 |
徐展;周斌;徐翔;王孝利;邬镝;沈军;;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氧化铝膜[A];第四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
10 |
孙文力;;海上自组织VHF无线数据链路技术[A];全国飞机与船舶通信导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