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模糊控制成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模糊控制的优势在于它对于那些难以建立数学模型或根本不可能用解析模型描述的复杂工业过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出现于50年代的滑模控制是指当系统状态在达到滑模面后,会自动沿着滑动平面滑向控制目标,不受系统参数的摄动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系统运动状态在到达滑动面后,会在滑动平面附近产生高频抖振,同时使系统达到滑动运动的控制量也产生高频抖振。
本文对滑模控制进行了一些研究,将模糊控制与滑模控制结合,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基于模糊逻辑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在此方法中,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模糊逼近控制器FAC和模糊滑模控制器FSMC。其中,FAC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全局逼近理想控制器,FSMC用于全局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及消除外部的干扰的影响。这个闭环控制系统在Lyapunov意义下全局稳定且系统跟踪误差收敛于零的某一邻域内。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王洪斌;焦守江;佘君;;欠驱动平面机械手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7期 |
2 |
陈志梅;张井岗;孟文俊;曾建潮;;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组合滑平面控制方案[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0期 |
3 |
邢志伟;孙剑光;王立文;;飞机除冰液加热系统温度鲁棒控制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8年10期 |
4 |
沈启坤;张天平;;具有未知非线性死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7年06期 |
5 |
周彩根;;基于T-S模型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6 |
刘延斌;张宏敏;赵新华;;3-RRRT并联机器人鲁棒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S1期 |
7 |
姜海波,张天平,陈晶;一类具有非线性输入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8 |
张天平,冯纯伯;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模糊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6年05期 |
9 |
谢成祥,曾庆军,徐绍芬,周耀庭;交流伺服系统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3年01期 |
10 |
郑怀林,陈维南;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及其在直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00年01期 |
11 |
张天平;基于一种修改的李亚普诺夫函数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2年01期 |
12 |
江坤,张井岗;一种新的基于模糊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2年07期 |
13 |
张天平;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J];自动化学报;1999年03期 |
14 |
屈文忠,邱阳,张陵;非线性振动一种稳定的模糊控制方法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
15 |
张天平,武玉强,冯纯伯;分散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1期 |
16 |
张天平,冯纯伯;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自动化学报;1997年03期 |
17 |
张天平;一类大系统的分散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自动化学报;1998年06期 |
18 |
陈志梅,张井岗,曾建潮;交流伺服系统的积分模糊滑模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9年01期 |
19 |
张丽娟,刘玉燕,赵文杰,刘延泉;模糊滑模控制的一种新方法[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年04期 |
20 |
管萍,陈家斌;挠性卫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J];航天控制;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