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硬化材料高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本构描述及其有限元实现
【摘要】:棘轮效应是在非对称应力控制循环加载下塑性变形的循环累积。棘轮效应可能导致疲劳寿命的减少或使结构的变形超过限制而不能正常工作,是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对金属材料的棘轮行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在材料的循环本构模型、棘轮效应的预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金属材料的棘轮效应,尤其是材料的高温非比例多轴棘轮效应进行准确的预测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对金属材料的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及与其相关的应变循环变形行为进行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继而发展能较为精确的对其进行描述的本构模型,对固体力学及其相关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工程构件更可靠的设计和使用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工程构件的变形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然而,现有的一些大型有限元程序中使用的循环本构模型对棘轮效应等循环变形行为的预测不够精确,因此有必要将新发展的本构模型进行数值实现,并将其移植到现有的有限元软件中,进而对一些工程结构的循环变形行为进行准确的数值模拟。这可以促进先进模型在结构分析和寿命评估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为了对循环硬化材料在高温下的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和应变循环特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较为精确的本构描述,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工作:
1.在350℃和700℃下,对材料在单轴和多种加载路径下的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和应变循环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得到了材料在高温下的非比例棘轮行为和应变控制循环变形行为的基本特性,为相关本构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在统一粘塑性循环本构的框架下,改进和发展了一个新的本构模型,对材料的高温非比例多轴棘轮行为和应变循环变形行为进行了统一描述。该模型给出了一个新的背应力演化方程,引入了非比例度参量,并且还考虑了最大塑性应变幅值记忆效应和温度效应的影响。与模型相配套,采用了一套合理的方法确定材料参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新发展的本构模型对SS304不锈钢高温非比例多轴循环变形行为的描述比较合理。
3.利用隐式积分方法,推导出简化本构模型的应力积分公式和整体迭代所需的一致性切线刚度矩阵,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的用户子程序,将模型移植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采用移植后的ABAQUS软件对材料在不同加载路
|
|
|
|
1 |
陈旭,焦荣;McDowell模型改进及1070钢棘轮效应的预测[J];工程力学;2005年02期 |
2 |
徐思浩,沈迅伟;压力容器的棘轮效应[J];石油机械;2000年04期 |
3 |
高炳军,陈旭,陈刚;内压直管对称循环弯曲棘轮效应实验研究[J];机械强度;2005年02期 |
4 |
田涛,陈旭,安柯;1Cr18Ni9Ti不锈钢多轴棘轮效应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2年01期 |
5 |
向阳开,杨显杰,高庆,蔡力勋;不锈钢316L单轴棘轮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核动力工程;1999年05期 |
6 |
王宏;;材料在单轴循环加载下的实验研究进展[J];硅谷;2009年14期 |
7 |
刘伟;高宗战;岳珠峰;;不同温度下MDYB-3有机玻璃的棘轮效应[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8 |
陈茁玮;康国政;刘宇杰;王艳锋;徐伟;;玻璃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单轴时间相关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9年06期 |
9 |
陈刚;陈旭;牛长冬;;加载历史对63Sn37Pb力学性能的影响[J];物理测试;2007年03期 |
10 |
徐尹杰;蔡力勋;;一种基于瞬时蠕变效应的棘轮行为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0期 |
11 |
杨光红;张兴堂;徐军;蒋晓红;张平余;杜祖亮;;C_(60)复合LB膜的摩擦学行为[J];科学通报;2006年06期 |
12 |
刘云川;李志华;李爱明;;热障涂层皱曲的力学模型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9期 |
13 |
赵鹏;轩福贞;涂善东;;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X12CrMoWVNbB10-1-1钢棘轮效应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
14 |
阚前华;康国政;张娟;孙亚芳;;SS304不锈钢室温非比例多轴时相关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6年02期 |
15 |
杨显杰,罗艳,高庆,蔡力勋,刘宇杰;循环软化45碳钢和循环硬化304不锈钢的棘轮行为实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
16 |
史智;高庆;康国政;刘宇杰;;1Cr18Ni9不锈钢高温单轴时相关棘轮行为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9期 |
17 |
刘宇杰;康国政;高庆;李钊;;调质42CrMo钢的棘轮-疲劳交互作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1期 |
18 |
杨显杰,蔡力勋,向阳开;316L 不锈钢的高温单轴应变循环与棘轮行为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9 |
阚前华,康国政,张娟,刘宇杰;SS304不锈钢高温非比例多轴加载下时相关循环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05年09期 |
20 |
陈刚;陈旭;白宁;李鑫;;考虑棘轮效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