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时频原子特征研究
【摘要】:
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研究是电子情报侦查(ELINT)、电子支援侦查(ESM]和雷达威胁告警(RWR)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作为辐射源信号分选和识别的前提和基础,特征分析水平直接决定了电子侦查设备性能的发挥并影响后续的作战决策。随着现代电子战的激烈对抗,新型复杂体制雷达不断投入使用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电子对抗信号环境变得异常密集、复杂和多变,造成原有的信号规律被极大的破坏,导致基于载波频率(RF)、到达时间(TOA)、脉冲宽度(PW)、脉冲幅度(PA)以及到达角(DOA)的常规五参数特征提取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电子对抗的需要。雷达辐射源信号新特征的提取,尤其是针对复杂体制雷达信号的特征提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成为电子对抗领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的电子对抗研究专家们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深深感到,理论研究水平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对抗装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只有加强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本质特征的研究,探索和补充新的有效特征参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现有的电子侦查技术水平。为此,本文针对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提出一种辐射源信号时频原子特征分析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对辐射源信号的脉内特征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提出一种基于Gabor原子的辐射源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构建了适宜辐射源信号分解的过完备Gabor原子库,并引入量子遗传算法(QGA),提出基于改进QGA的原子分解快速算法解决匹配追踪(MP)过程计算量过大难以实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五类典型雷达辐射源信号进行时频原子分解,得到表示信号特征信息的最匹配Gabor原子,并深入分析了不同调制类型辐射源信号Gabor原子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对原子特征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仅需要少量的Gabor即可以表示出原先信号的主要特征信息,所提取的Gabor原子特征不仅具有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且可以得到不含有交叉项干扰的时频分布。
2.针对雷达辐射源信号本身固有的属性,构建了时域和频域聚集性能更加优越的过完备Chirplet原子库,并提出基于该库的辐射源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同时,引入更多生物基因的进化概念,提出一种新DNA进化算法(NDEA)。多个典型测试函数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NDEA的MP快速算法进一步降低最佳原子搜索的计算复杂度。得到表示典型辐射源信号特征信息的最匹配Chirplet原子,并对比分析Gabor原子和Chirplet原子库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hirplet原子的辐射源信号特征分析仅需要更少量的原子可以得到比Gabor原子更准确的特征信息,且对于分析一类时频域都重叠的多分量辐射源信号同样有效。
3.为了更有效的度量不同辐射源信号频谱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基于Spectrum原子的辐射源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总结了当前主要的几种频谱特征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在对典型辐射源信号频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可以反映信号局部频谱结构的Spectrum原子,并提出多尺度Spectrum原子库构建方法。同时,采用基于库结构优化和FFT的原子分解快速算法提取出各类典型辐射源信号最匹配Spectrum原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Spectrum原子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调制类型辐射源信号频谱之间的差异,而且,对同一调制类型不同调制参数的辐射源信号,同样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区分。
4.深入研究了有噪声情况下雷达辐射源信号的时频原子特征性能。提出了Chirplet原子派生特征提取算法,并设计了基于层次决策的信号分类方法对Chirplet原子特征的分类性能和抗噪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Spectrum原子特征向量构建方法,并分别采用层次决策和核聚类两种方法实现了信号的自动分类和参数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原子特征类内聚集性强,类间分离度大,能较好的描述各类信号的分类信息,并具有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进一步验证了时频原子分析方法对于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提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
|
|
1 |
程吉祥;张葛祥;唐承志;;复杂体制雷达辐射源信号时频原子特征提取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2 |
陈韬伟;金炜东;;雷达辐射源信号符号化脉内特征提取方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8年05期 |
3 |
王海华;沈晓峰;;基于对称Holder系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特征分析[J];空间电子技术;2010年03期 |
4 |
王海华;沈晓峰;;一种新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提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4期 |
5 |
邹兴文;刘喜娟;;雷达辐射源信号时频图像特征分析[J];中国雷达;2009年03期 |
6 |
白宝兴;管道内表面质量检测系统设计[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8年06期 |
7 |
张亮;郭桂蓉;庄钊文;何松华;马莉波;;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1998年06期 |
8 |
沈同圣;任建存;冯亚林;周晓东;;红外成像制导中目标识别方法探讨[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8年05期 |
9 |
刘守生,丁勇,胡寿松;一种特征提取新方法[J];信号处理;1999年S1期 |
10 |
李平,蒋振刚;神经网络对手写字符识别特征的提取[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1 |
孟国强;基于车辆牌照识别系统字符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河南科学;2003年06期 |
12 |
邵云生,徐国华;雷达舰船目标的混合特征提取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舰船电子对抗;2004年02期 |
13 |
崔晨旸,石教英;三维模型检索中的特征提取技术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07期 |
14 |
张晓东,陈锋;基于非线性回归的自适应特征提取算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5 |
夏晓清,冯伟,赵荣椿;CPODW数字水印技术中的图像内容提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4年S2期 |
16 |
陈宇萍;外观设计专利图像检索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
17 |
李大鹏,张利群,赵岩松;红外无损检测中的裂纹特征提取和图形重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07期 |
18 |
吴玉斌,徐刚;基于虚拟仪器的机器人视觉处理[J];光电技术应用;2005年05期 |
19 |
孙蕾,周明全,耿国华;基于医学图像的数学规划支持向量机[J];计算机工程;2005年19期 |
20 |
夏庆观,路红,赵茜,王东霞;基于IMAQ的零件图像特征提取和识别[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