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方法研究
【摘要】:
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是结合规划区域实际状况,确定出社会、经济和生态诸方面的规划目标并加以协同的过程。为能使可持续土地利用理念能真正融入土地利用规划之中,要求在规划方式和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
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摒弃那种类似于部门规划或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的做法,强调土地供给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而要顾及这点,需要进行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关联的分析,揭示经济增长与产业用地及其两者结构的内在联系。论文对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用地结构预测研究方法和程序作了有益的探讨。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化关联分析是纳入生态目标的关键步骤。论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性研究内容和程序提出了一套思维方式,即以生态区域单元为基础进行特定生态安全性问题诊断,构建某种土地利用变化与某种生态环境影响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并将这种数量关系转化为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纳入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决策模型之中。
寻求符合区域条件约束下最佳或满意的土地利用决策方案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囿于数学手段的限制,传统求解方法并非整体寻优并且属于静态决策。对具有不可公度和相互冲突的多目标协调问题,这种方式不能获得整体最优解。本文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决策分析方法,即利用遗传算法的内在并行机制及其全局优化的特性,解决各时序段多目标优化问题,再由模糊优选对时序上各pareto解集多目标动态优选,最终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全局最优决策序列。
土地利用规划的不确定性由土地资源未来需求预测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后者又是由人口、各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趋势以及新生产业等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预测的不确定性引起。论文引入盲数理论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不同置信度下的预测值,预测区间端点值可分别生成两套可调控变量值,用它们构成用地规模变化的弹性调控区间。
|
|
|
|
1 |
张昭,张莉,刘杰;浅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协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2 |
王贤,秦苏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4期 |
3 |
李边疆,欧名豪,张全景;我国台湾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及其启示[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年04期 |
4 |
卞正富,路云阁;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2期 |
5 |
王军,唐敏;规划编制的“三国演义”[J];瞭望;2005年45期 |
6 |
叶苓;;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28期 |
7 |
;国土资源部下发2009年用地计划 优先满足保增长扩内需建设项目用地[J];今日国土;2009年03期 |
8 |
罗春华;陈态祥;;试论土地利用总规修编的抓手[J];今日国土;2010年03期 |
9 |
李晓刚,徐梦洁,欧名豪,牛星;土地利用规划与旅游规划协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4期 |
10 |
徐斌;;抓好土地勘界工作,为土地开发整理服务[J];城市勘测;2006年03期 |
11 |
吴郭泉;郭丽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模式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年01期 |
12 |
田志国;李斌;;PPGIS在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8期 |
13 |
朱先高;;切实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J];浙江国土资源;2007年04期 |
14 |
李沙;;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理论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
15 |
郭勇;欧名豪;;浅析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J];广东土地科学;2007年04期 |
16 |
郭勇;;浅析土地发展权与土地利用规划[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6期 |
17 |
杨书高;汪祖国;;基于学习经历和工作经验——探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6期 |
18 |
郭芳俊;;浅析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实施[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
19 |
李仕利;唐国滔;王斯杰;沈阳;伍多;;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综述[J];广西农学报;2008年01期 |
20 |
王君仁;许庆福;毛美桥;;试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