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裂和损伤力学的无砟轨道静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
无砟轨道以其高平顺、高稳定和少维修等一系列优点成为高速铁路的主要轨道结构型式。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无砟轨道主体结构受列车荷载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开裂难以避免,而采用理想弹性梁或板来模拟轨道主体结构不能完全反映其实际受力状态。本文在国内外无砟轨道静、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将断裂力学、轮轨系统动力学、损伤力学和有限单元法相结合,对含裂纹的无砟轨道静、动力特性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无砟轨道主体结构损伤类型分析
对我国首条无砟轨道试验段进行了现场跟踪调查,分别对单元板式、双块式和纵连板式轨道主体结构损伤进行了分类,总结了无砟轨道主体结构损伤的主要特征和规律,并对裂纹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初步建立基于断裂力学的无砟轨道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
根据无砟轨道的结构特征,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含裂纹的无砟轨道空间有限元模型。其中钢轨以Euler梁模拟,道床混凝土以20节点六面体等参元模拟,道床钢筋以杆单元模拟,同时考虑了钢筋对道床裂纹张开的约束,构造20节点六面体奇异等参单元反映裂纹尖端奇异。给出了模型的实现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结合已有的结果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
(3)列车荷载下含裂纹无砟轨道受力
首先给出了列车荷载下无裂纹无砟轨道的受力,然后计算了相同条件下道床底面20mm等深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张开量、裂纹处钢筋应力;分析了裂纹深度、裂纹位置和列车荷载位置对裂纹特征参数的影响;最后,根据混凝土断裂韧度,对常规列车荷载下道床裂纹稳定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床裂纹对无砟轨道整体受力与变形影响不大,钢筋对裂纹扩展有明显限制作用,道床裂纹因常规列车荷载明显扩展的可能性不大,裂纹处道床下层纵向钢筋应力发生突变且随裂纹深度的增大快速增加,道床中部裂纹对其受力最为不利,列车荷载作用下的道床底面等深裂纹基本属于张开型裂纹。
(4)温度梯度下含裂纹无砟轨道受力
对具有道床顶面等深裂纹的双块式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张开量、裂纹处钢筋应力;分析了裂纹深度、裂纹位置及温度梯度大小等因素对裂纹特征参数的影响;最后,对负温度梯度作用下道床顶面裂纹稳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温度梯度作用下道床钢筋对裂纹扩展的限制作用不明显,道床裂纹因温度梯度影响存在明显扩展的可能性,裂纹处道床上层钢筋应力出现突变,且随温度梯度和裂纹深度的增大而快速增加,裂纹出现在道床中部时对其受力最为不利。
(5)考虑裂纹的无砟轨道动力分析
根据双块式轨道道床裂纹特点,引入损伤函数描述道床裂纹,基于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道床裂纹的“车辆-无砟轨道”耦合振动分析方法,给出了考虑道床裂纹的无砟轨道振动响应,分析了车辆速度及裂纹位置对无砟轨道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道床裂纹对车辆和钢轨的动力响应影响很小,而对道床本身及其下部结构有一定影响;道床动弯应力和路基面动应力随车辆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道床中部裂纹对道床动弯应力和路基面动应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U213.244
|
|
|
|
1 |
赫丹;向俊;郭高杰;孔凡兵;曾庆元;;砂浆刚度和阻尼对高速列车-板式轨道时变系统竖向振动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2 |
罗睿,黄晓明,陆原,张望;基层对层间连续路面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3 |
周 宇,许玉德
,李海锋;梯子式轨道结构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1期 |
4 |
刘玉祥;陈秀方;;板式轨道结构分析计算的两种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06期 |
5 |
符冠华,杨军,陆庆,陈荣生;夹层防裂作用的深入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
6 |
罗睿,黄晓明;沥青路面表面裂缝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1期 |
7 |
易伟建,刘霞;弹性地基梁损伤诊断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
8 |
娄平,曾庆元;移动荷载作用下板式轨道的有限元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
9 |
朱颖;;致力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总体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10期 |
10 |
岳福青,杨春风;断裂力学理论在道路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年06期 |
|
|
|
|
|
1 |
刘兴远,韩富田;砖砌体抗剪强度有限元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9年01期 |
2 |
朱伯龙,陆洲导,胡克旭;高温(火灾)下混凝土与钢筋的本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年01期 |
3 |
王正霖,许锡宾;预应力结构分析中采用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0年03期 |
4 |
吴善能,陆竹卿;低标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模型抗震性能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1期 |
5 |
蔡跃,鲁彩凤,孙泽世;修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9年03期 |
6 |
巢斯,孙海,黄鼎业,施功;体外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
7 |
胡文发,朱伯龙,黄鼎业;受损剪力墙的非线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
8 |
胡文发,黄鼎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
9 |
陈亦,何勇毅,蒋欢军;剪力墙结构计算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
10 |
金国芳,李思明,陆浩亮,陈冠尧;梁腹开洞后受力分析的荷载试验及有限元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
|
|
|
|
|
1 |
高克金;任尊松;;25t轴重货车通过道岔时动力学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2 |
任尊松;何小河;;道岔区轮轨间隙动态变化特性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孙大新;高亮;刘衍峰;;桥上无碴轨道无缝道岔力学特性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4 |
程广利,朱石坚,伍先俊;统计能量分析法及其损耗因子确定方法综述[J];船舶工程;2004年04期 |
5 |
田浩,于石生,赵小莹;利用巴克豪森效应测定钢轨纵向应力[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2期 |
6 |
吴斌;张勇;徐庆元;曾志平;;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空间力学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
7 |
吴斌;张勇;曾志平;徐庆元;李平;;温度及收缩荷载下路基上双块式无砟轨道力学及裂缝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
8 |
冯宝锐,王元清,石永久,武延民;我国铁路钢轨断裂事故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
9 |
盛光敏,范镜泓,彭向和,蒋斌,籍可槟,苏世怀,柯晓涛;PD3钢轨钢接触疲劳行为研究[J];钢铁;1998年04期 |
10 |
陆洋;李铀;;边坡平面破坏稳定分析的最小势能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