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资源配置决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货物运输能够实现“门对门”的服务,而“门对门”运输方式的实现,需要无缝连接的运输链作为支撑。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作为现代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物流运作效率是影响整个运输链运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箱量需求不断增加的环境下,中心站管理者务必以合理配置资源、降低中心站投资成本运营费用为终极目标,从而不断提高中心站内部集装箱流流转这个物流网络的运作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我国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内部集装箱运转物流网络运作实践提供理论决策帮助,本文以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内部集装箱转运作业中的有关决策问题作为研究方向,并构建与之相关的模型,对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部在规划建设和运营期的资源配置决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的功能、布局进行总结;针对铁路与港口堆场布局的不同得到集装箱的多种作业流程(即作业模式)和中心站每个作业环节处所需配备的设备种类,并指出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在规划建设和运营时期所面临的决策问题。
(2)指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门系统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将模糊集概念引进排队系统中,利用α-截集理论将模糊的排队系统M/F/1转换成了经典的M/G/1型,用相关的排队性能指标进行计算,将按照模糊排队模型计算得到的车道数与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车道数相比较,文中以此例证明了可以将模糊理论应用于排队系统。
(3)研究在有外集卡和同一装卸线上其它列车直接参与到集装箱列车卸车作业这两种模式中装卸机械(轨道门吊、正面吊和站内集卡)的集成优化决策问题。针对集装箱转运作业流程的特点,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将转运系统分成门式起重机、内部集装箱运输卡车和正面吊运机/辅助箱场三个子系统,分别对各子系统进行单位操作时间分析,建立了整列列车所有集装箱在卸车过程中的操作时间和卡车周转时间的总时间最小化模型,根据两种作业模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到转运设备的配置组合,意在为中心站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提供一种思路。
(4)研究在无外集卡直接参与的集装箱列车卸车作业的模式中内集卡调度决策和主箱场空箱位的分配情况,构建了一个以轨道门吊完成任务的最长时间最小化和内集卡在整个作业过程中的平均等待时间最短为目标的多目标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编程求解,并且分析了不同权重系数对作业效率的影响情况。
(5)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原理,通过对集装箱专列整体卸车作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体进行分析,将作业中的事件分为10类,利用事件图法构建了集装箱专列卸车作业的仿真模型,采用C++编程实现了该仿真系统的性能分析。通过实例得到了列车上不同种类集装箱比例对内集卡和轨道门吊数量配置的不同效果。
本文从物流和系统的观念出发,采用了最优化理论、智能算法、模糊集理论以及仿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站内资源设施的配置决策问题,涉及到中心站大门设施资源、轨道门吊资源、正面吊资源和站内集卡资源,涵盖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的主要作业资源,使之获得的研究成果能为我国18个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
|
|
|
1 |
崔苏钊;QM-CGI型计算机成像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J];测控技术;1995年05期 |
2 |
方中祥,李华聪,吴琪华,张嘉桢,陈辅群;四输入模糊推理自校正控制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1998年02期 |
3 |
范刚,吴诰,钟声龙;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仿真及控制逻辑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0期 |
4 |
段明德;预应力混凝土桥施工仿真分析徐变计算[J];铁道学报;1998年05期 |
5 |
徐建成;应用于FMS的动画仿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998年01期 |
6 |
毕会娟,王行仁;一个DIS实时通讯网络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7 |
崔震华,王远隆,廖忠岳,周祖鉴;压水堆核电厂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核动力工程;1999年05期 |
8 |
张丕付,谷正气,姜乐华,黄天泽;汽车三维气动特性计算仿真网格的生成[J];汽车工程;1999年03期 |
9 |
李洪儒,高文辉,冯振声;SIMULINK仿真过程中的动态数据传递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0 |
董玉革,朱文予,陈心昭;考虑模糊性时的可靠性仿真[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3期 |
11 |
邵立,马登哲,严隽琪,钟廷修;虚拟制造中仿真技术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年04期 |
12 |
刘景萍,黄文良,赵惠昌;有源干扰信号仿真的神经元网络方法[J];弹道学报;2001年01期 |
13 |
段富海,韩崇昭;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理论在飞控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2001年04期 |
14 |
吴秋轩,刘文胜,李华;矢量控制系统中异步电机的仿真[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15 |
陈义华,高庆萱,程洪;计算机数学实验技术在液压控制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6 |
刘锁清,范向阳;锅炉省煤器“干烧”故障的仿真模拟[J];电力学报;2002年04期 |
17 |
吴秋轩,刘文胜;自适应神经网络辨识异步电机转速的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2年04期 |
18 |
张学颖,陈冲,赵晶,陈少斌;基于MATLAB的状态反馈解耦控制交流调速系统仿真[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9 |
刘平,邓建国;三相感应电动机单相短路故障的瞬态过程仿真[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20 |
陈维义,王树宗,冯传收;基于WTK的装备维修训练虚拟现实系统建模与仿真算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