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回旋速调管注波互作用研究
【摘要】:回旋速调管放大器是一种重要的高效率、高增益大功率毫米波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110GHz基波回旋速调管和220GHz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了相关的理论和回旋速调管放大器设计方法,讨论了各个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根据非自洽非线性理论分析双腔回旋速调管的注波互作用,在C++ Builder下编程,实现对高频场与电子注的互作用效率、冷腔场分布和竞争模式的数值模拟。同时对设计的器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粒子模拟,对抑制竞争模式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完成110GHz基波两腔回旋速调管和220GHz二次谐波两腔回旋速调管的设计。
|
|
|
|
1 |
蒋华北,孙雁,于善夫;低磁场回旋速调管的空间电荷效应[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
2 |
刘濮鲲,徐寿喜;回旋速调管放大器及其发展评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5期 |
3 |
梁正;伯恩斯坦模回旋速调管高次回旋波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5年S1期 |
4 |
徐寿喜,刘濮鲲,张世昌;Ka波段二次谐波回旋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耦合器的分析与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4期 |
5 |
罗勇,李宏福,谢仲怜,喻胜;回旋速调管群聚腔研究[J];电子学报;2003年06期 |
6 |
张晋林;;回旋振荡管和回旋速调管的小信号理论[J];真空电子技术;1980年01期 |
7 |
陈浩;鄢扬;袁学松;吴峰;李成辉;;225GHz回旋管同轴输出结构的数值模拟[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
8 |
牛新建;顾玲;于新华;李宏福;;回旋速调管TE_(01)-HE_(11)模式变换器[J];电子学报;2011年08期 |
9 |
郭焕刚;侯力;;对回旋速调管高频结构设计与模拟的研究[J];中国重型装备;2009年01期 |
10 |
薛谦忠;刘濮鲲;;三腔回旋速调管预群聚电流谐波分量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11期 |
11 |
王晖,李宏福,罗勇,徐勇;回旋速调管调制腔模拟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0期 |
12 |
吴峰;鄢扬;夏连城;陈浩;李成辉;;220GHz回旋速调管放大器互作用理论的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6期 |
13 |
于新华;蒙林;牛新建;方智;;8mm波段高功率TE_(01)-HE_(11)模式变换系统[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
14 |
徐勇;罗勇;熊彩东;刘迎辉;李宏福;;回旋速调管加载损耗介质群聚腔的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
15 |
刘本田;王峨锋;钱丽军;李志良;冯进军;;用于回旋速调管的新型开放式球形谐振腔[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02期 |
16 |
王建勋;罗勇;徐勇;;回旋速调管输入耦合器分析与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6期 |
17 |
徐勇;罗勇;刘迎辉;王建勋;李宏福;王晖;熊彩东;;Ka波段TE_(01)模回旋速调管输出腔[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3期 |
18 |
刘本田;;新型高效率二次谐波宽带可调复合互作用回旋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4期 |
19 |
牛新建,李宏福,邓学,谢仲怜;回旋速调管外接模式转换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20 |
王丽;鄢然;蒲友雷;罗勇;;高功率毫米波回旋器件的需求及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