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研究
【摘要】:一维距离像带有目标大量结构和物理细节信息,且相对二维像(如ISAR等)易于获取,可用来进行目标的识别与分类,在工程方面容易做到实时处理。正是有上述优点,基于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分类方法被广泛研究。然而,日趋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增大了一维距离像的不确定性,给目标识别带来了困难。由于模糊理论较传统确定性理论对描述定义模糊的事物更具优势,本文引入模糊技术来分析和改进基于一维距离像识别的传统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针对于模糊-C均值(FCM)算法敏感于聚类中心初始值的缺点,研究了二阶模糊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传递闭包(TC)算法无初始化的优点,先对样本集按一定分类水平进行划分,选取若干类,求得这些类的样本均值作为FCM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一方面能够获得理想的聚类中心初始值,同时通过分类水平值来优化聚类中心数和聚类中心,避免局部最优,克服一致性聚类。
针对最优聚类中心算法(OCC)在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模糊最优聚类中心算法(FOCC)。首先建立样本隶属度,然后利用样本隶属度对投影子像到最优聚类中心的距离进行加权。增强了隶属度大的样本在求取最优变换矩阵中的作用,弱化了野值或噪声对聚类过程的影响,使同类投影样本更加集中。针对基于Fisher判决率(FDR)修正最近邻分类器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模糊集模糊程度(FR)加权方法。算法考虑了非库样本对隶属度矩阵的影响,利用隶属度矩阵计算模糊程度指标,对FDR进行修正,共同对隶属度进行加权。算法对随机到来数据具有一定自适应性。
研究分析了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在小样本情况下,对基于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的分类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实验,证明了FSVM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SVM算法敏感于野值或噪声的问题,但是发现在信噪比较高时,对SVM进行隶属度加权反而会降低对目标的识别率。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两种构造隶属度方法的优劣。
利用上述方法对雷达目标仿真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分类实验,并且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李为民,石志广,付强;舰船目标雷达回波特征信号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9期 |
2 |
张明,杨绍卿,许建胜;基于地面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距离段检测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04期 |
3 |
张善文,甄蜀春,赵兴录,赵栓堂,陈世亮;基于目标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1期 |
4 |
周德全,刘国岁,王建新;基于隐 Markov 模型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5 |
张小英,王宝发,刘铁军;基于PCA-LVQ的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8期 |
6 |
李凯;秦江敏;杨军;;规范主元分析法在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7 |
周代英;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中的最优子空间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
8 |
冯德军;王雪松;肖顺平;王国玉;;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的物理统计建模方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6年02期 |
9 |
栾英宏;李跃华;;一维距离像识别的相关向量机法[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年02期 |
10 |
余贵水;刘江波;谢永亮;;基于SVM的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9期 |
11 |
任双桥,刘永祥,黎湘,庄钊文;基于多姿态角下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三维成像[J];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
12 |
周代英,沈晓峰,杨万麟;基于最优变换和聚类中心的雷达目标成像识别[J];电波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13 |
许人灿,姜卫东,陈曾平;目标一维距离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7期 |
14 |
张衡;周代英;;基于改进方位弯折的一维距离像雷达目标识别[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13期 |
15 |
蓝云;李金梁;赵锋;王雪松;;LFM和步进频雷达成像技术比较[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6 |
余贵水;卢建斌;魏钟记;刘江波;;基于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进展[J];现代雷达;2010年06期 |
17 |
王涛;王雪松;刘进;肖顺平;;干扰背景下瞬时极化测量雷达的目标识别预处理技术[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10期 |
18 |
吕建慧;席泽敏;卢建斌;刘江波;;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雷达信号特征提取技术[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
19 |
赵鹏亮;席泽敏;肖欢;;基于小波包变换和改进SVD的特征提取[J];舰船电子工程;2007年04期 |
20 |
李凯;秦江敏;杨军;;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