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存货组合质押业务中银行的决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固定资产薄弱、财务体系不透明、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仅占我国银行信贷总额的20%,融资困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然而,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进行分析发现,中小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交易活动中会产生一系列存货,而这些存货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盘活这些存货以增加企业现金流呢?近年来金融机构与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提出了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创新业务——存货质押业务,从传统信贷业务只关注企业规模、负债比率、净资产比例等信息转变为更加关注质押物所依附的真实交易信息,例如交易产品的价格波动、产品的变现能力、产品的供需关系等。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方向,已有研究尚有许多不足。
本文在存货组合质押模式下,首先分别考虑了当双品类质押存货价格变动相互独立和负相关两种情形下银行实现期望利润最大化的最优质押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银行倾向于鼓励借款企业利用价格变动负相关的存货申请组合质押贷款,这样银行在保证利润、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通过质押率的增加提高了借款企业进行存货组合质押贷款的热情。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质押率与银行贷款利率、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组合质押存货价格变动相关系数以及质押周期等因素的关系。
另外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形下,分析了存货组合质押业务中风险中性的银行对风险规避的第三方物流的激励问题,研究发现:信息对称时,第三方物流的努力水平可观测,银行不需要采取激励措施来影响第三方物流的监管绩效;信息不对称时,银行可根据激励判别不等式满足的情形得到相应激励决策。此外,对银行期望效用与存款利率、外界不确定因素、第三方物流风险规避度及运营成本系数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52;F832.2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52;F832.2
【参考文献】 | ||
|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