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表面波电子鼻探测器的技术研究
【摘要】: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化学战剂(CWA)大量被用于战场,近二三十年来,更被恐怖组织所利用,已经严重危害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和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化学战剂具有易制造、造价低、杀伤力强、破坏范围广等特点,使得禁止化学战剂使用的国际公约至今还未成功禁止一些国家与组织对化学战剂的保有与研制。因此需要一种响应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手持式实时检测仪器,以声表面波(SAW)传感器阵列为基础的痕量气体电子鼻具有体积小、响应快、易于携带等优点,比其它检测手段性能更优越。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利用涂覆有选择性吸附敏感膜的声表面波器件制备成SAW传感器阵列,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气体进行气敏测试与分析,结合模式识别算法,最终可在dsPIC30F6014A单片机上实现对神经毒剂模拟剂(DMMP)、芥子气模拟剂(2-CEES与DCP)和干扰气体(丙酮、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的识别,并在LCD上显示毒剂的种类与浓度。本文介绍了课题的意义、SAW气体传感器原理、SAW传感器阵列的测试平台、模式识别算法及单片机平台算法的实现,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声表面波传感器阵列的设计:介绍了以双通道SAW谐振器混频电路为基础的传感器阵列的功能结构;利用气喷工艺在3个SAW谐振器上分别喷涂氟多元醇(FPOL)、聚氰丙甲基硅氧烷(PCPMS)和聚环氧氯丙烷(PECH)这三种敏感膜,并与开盖SAW参比器件组成传感器阵列。(2)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测试与分析:对三种毒剂模拟剂和四种干扰气体分别在10~300 mg/m3范围内进行系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FPOL-SAW对神经毒剂具有选择性,PECH-SAW对芥子气有选择性。(3)模式识别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分别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对气体进行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模型简单,可以用图表直观表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易于理解,这两种算法都可以将毒剂模拟剂与干扰气体进行区分。(4)基于dsPIC30F6014A单片机的电子鼻系统算法实现:在单片机平台上实现电路控制与模式识别算法,文章分别实现了定时\计数、预测干扰信号、气体响应检测、气体识别功能、串口发送和液晶显示这六个模块,最后进行算法验证。
|
|
|
|
1 |
武以立;高频声表面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压电与声光;1988年06期 |
2 |
康铁安;;声表面波型传感器[J];宇航计测技术;1990年02期 |
3 |
杨晓东,廖代材;石英声表面波宽带延迟线[J];压电与声光;1992年06期 |
4 |
;1声表面波技术[J];压电与声光;1994年05期 |
5 |
史国伟;声表面波的原理与发展[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6 |
张国民,廖代材,刘积学,梁娟;声表面波高精度多路延迟线组[J];压电与声光;1998年01期 |
7 |
苟永明;声表面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J];传感器世界;1998年10期 |
8 |
范东远,陈明;声表面波压力遥测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J];航空计测技术;1998年06期 |
9 |
刘艾,马伟方,施文康;一种新型的声表面波目标识别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0年02期 |
10 |
童筱钧,章德;石英上准纵漏表面声波在液体传感方面的潜在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0年04期 |
11 |
李平,文玉梅,王军峰,刘双临,黄尚廉;基于声表面波谐振器和延迟线的编码型无源无线阵列传感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2期 |
12 |
陈继凯,朱大中,黄浙隆;双声路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3年02期 |
13 |
章安良,朱大中;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2005年01期 |
14 |
章安良,朱大中;S型双声路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J];压电与声光;2005年01期 |
15 |
王学德;江城;周敏;高璟;;声表面波陀螺微弱信号接收电路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7年01期 |
16 |
吴佳;李庆亮;韩韬;水永安;;声表面波标签三次反射的分析[J];压电与声光;2008年03期 |
17 |
陈智军;李良儿;施文康;郭华伟;;声表面波与声板波激发特性对比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1期 |
18 |
李淑红;赵启大;廖同庆;廖纪平;;基于声表面波技术探测微量气体的理论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8期 |
19 |
章安良;尉一卿;韩庆江;叶丽军;费景臣;;基于两相向声表面波快速富集悬液中微粒[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6期 |
20 |
徐方迁;王艳清;王文;;基于声表面波反射延迟线无线传感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英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