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表面波气体探测器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摘要】:战场上的化学战剂(CWA)和工业上的有毒废气都对会人体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气体检测就变得极为重要。而基于声表面波的器件在气体检测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和商用设备。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本文研究了基于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识别系统。利用三个涂覆有敏感膜的声表面波器件构建成一个SAW传感器阵列,使用该传感器阵列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气体进行气敏检测,结合模式识别算法,最终可在单片机PIC上实现神经毒气模拟剂(DMMP)、芥子气模拟剂(2-CEES)和干扰气体的识别,检测出毒气的种类与浓度。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前端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应用设计。研究了传感器振荡电路、ds PIC核心电路、TEC恒温电路、PID控制加热片恒温电路以及电源模块、LCD显示模块、富集器和气路驱动,数据存储等模块的外围电路并进行了分析。在硬件设计基础上,研究了系统前端控制的程序,设计了软件PID控温程序和I2C数据存储程序,最后测试了恒温模块温度变化曲线和浓度,温度,富集器等因素对声表面波传感器频率响应的影响。第二部分即是系统后端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数据的处理。研究了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三路频率信号的采集,传输和存储,以及系统电源模块,LCD显示模块、采样气泵、富集器和恒温模块的功耗分析。在硬件设计基础上,设计了集成式气体传感器后端处理数据的BP神经网络算法程序,并通过MATLAB平台仿真实现。第三部分是基于本探测器进行了软硬件功能测试,对毒气模拟剂和干扰气体分别展开系统测试和分析,最终根据算法实现了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气体进行识别。通过对声表面波气体探测器硬件电路系统、软件系统和相关算法的研究,最终制作出可以实际使用的PCB电路并在其基础上对硬件功能、相关的程序和算法进行了验证,为研制实用型的声表面波气体探测器系统集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
|
1 |
张国民,廖代材,刘积学,梁娟;声表面波高精度多路延迟线组[J];压电与声光;1998年01期 |
2 |
范东远,陈明;声表面波压力遥测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J];航空计测技术;1998年06期 |
3 |
李平,文玉梅,王军峰,刘双临,黄尚廉;基于声表面波谐振器和延迟线的编码型无源无线阵列传感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2期 |
4 |
王学德;江城;周敏;高璟;;声表面波陀螺微弱信号接收电路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7年01期 |
5 |
陈智军;李良儿;施文康;郭华伟;;声表面波与声板波激发特性对比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1期 |
6 |
增民;;声表面波隔离器[J];磁性材料及器件;1972年04期 |
7 |
冯所椿,宗健,李丽岩;隙式实时声表面波卷积器的研制[J];声学学报;1980年04期 |
8 |
朱洪兴,肖声质;声表面波速度的测量方法[J];压电与声光;1982年04期 |
9 |
吴文虬;第一讲 声表面波的类型与性质[J];压电与声光;1983年05期 |
10 |
吴连法;声表面波加速度计[J];应用声学;1983年04期 |
11 |
王芝筠;;深孔内壁的超声表面波探伤[J];新技术新工艺;1986年05期 |
12 |
李忠诚;声表面波技术在航空航天系统中的应用[J];世界导弹与航天;1990年09期 |
13 |
冯若;皮肤声表面波成像用于诊断[J];应用声学;1992年05期 |
14 |
李耀堂;我国声表面波研究与发展[J];应用声学;1999年04期 |
15 |
周敏;周向东;王如根;江城;;声表面波微弱信号接收电路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3期 |
16 |
徐方迁;金步平;;一种计算声表面波在周期栅阵中传播特性的方法[J];声学技术;2008年04期 |
17 |
王斌;付曙霞;朱春来;;声表面波技术在舰船防化监测中的应用及进展[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
18 |
戴恩光,冯冠平;声表面波的衰减与声表面波传感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1997年05期 |
19 |
程利平,张广明,张淑仪,郁炯,水修基;声表面波驱动的转动马达研究[J];声学学报;2003年02期 |
20 |
张国伟,韩韬,吉小军,施文康;钽酸镓镧与石英声表面波传播特性对比研究[J];声学学报;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