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obe to Emotion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摘要】:
隐喻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即一种语言现象。传统隐喻学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装饰,它不是必需的;而仅仅是使语言变得优美。然而,最近几十年间,有关隐喻的研究发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最重要的是,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 除了存在于语言中它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 我们的概念系统,也就是我们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讲是隐喻性的。
我们用语言描述我们的想法,行为和语言本身。 因此,在语言中学习隐喻的性质是最好的方法. 虽然针对英语有很多有关隐喻的研究,但其他的语言很少踏入这个领域。尤其是在汉语中,隐喻的研究仍然局限于修辞层面上,也就是说还仅仅限制在语言本身上。因此如果我们从汉语的角度出发去研究隐喻的特性,从不同文化的比较上去学习隐喻将是具有建设性的意义的。本文从情感隐喻着手去探寻隐喻的特性,因为情感是人类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经验。人类的认知能够影响情感,反过来情感也影响着人的认知,所以对人类的情感的研究对研究人类的认识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它是我们研究人类认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人类的情感中愤怒和快乐是其中最重要的情感,而且两者截然不同,也因此具有代表性。所以,我选择这两种情感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去了解情感隐喻的性质。在本文中,作者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从跨文化和跨语言的角度来充实对隐喻的认识。
通过对情感隐喻的观察和参考相关的隐喻理论,我们发现英汉语都遵循着同样的概念隐喻,那就是愤怒是热。英语选择了火和液体隐喻;而汉语选择了火和气。而且这两种语言也遵循另外一个原则 - 藉由描述情感的生理反应来谈论这种情感。而汉语中在描写愤怒时多用到身体部位的术语,也就是表达内脏的词语。英语则极少用身体部位的词语来表达愤怒。
在英语中,表达快乐的概念主要是三种。快乐是一种向上的趋势;或者快乐是离开地面的一种行为。汉语中快乐的这种向上的趋势,离开地面时有一定的限制,飘得太高就有些自我满足和欣赏了。这一点是和英语不同的。另外一类快乐隐喻具有明亮或光彩的性质。在这里汉语也经常使用身体部位去描述快乐。快乐的第三种隐喻是被容器所包围的液体。
由上可知,英汉语中情感隐喻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这是因为不同民族虽然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但人类适应环境的经验很多是相同或相似的。人们总是试着用具体的东西去解释或描述较抽象的东西,而且往往用自身最熟悉的,也就是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来描述自己不熟悉或离自己较远的东西。而情感的这种生理反应,也即具体的东西,就代表着情感这类抽象的概念。
另一方面,在描述这些情感时,英汉语存在一些差异。举例来说,英语中用热的液体来描述愤怒,而汉语用气来描述。这种差异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由不同的文化模式所决定的。汉语深受中国的道教学说—阴阳说,五行说以及中医的影响,而阴阳说,五行说及中医理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构成中国文化的一种模式。因此他们对汉语语言中隐喻的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反地,隐喻的种种选择也影响着它的文化和语言本身。也就是说,文化对隐喻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语言中的隐喻对它相应文化的构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我们想要把一种语言学习好,就得了解它的文化,对文化的掌握能促进我们对这种语言的理解。同样地,如果我们对某种文化感兴趣,我们就得学习它的语言。
WP=5
这二者是不可截然分割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