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息及其在位移测量中应用的研究
【摘要】:数字全息是光学全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种新的光学分支。它除具有普通光学全息的优点外,还有其特殊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省去干版的化学处理和能较为方便得到观察方向上的光场相位。数字全息是近年来信息光学前沿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成熟。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对数字全息的记录、重建和在位移和形变测量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首先,运用空间频率分析法,分析了离轴光路中的平行参考光和点源参考光下,数字全息图的空间频率分布,得出重建像分离的条件和不同光路设置下CCD的记录能力。其结果是要使重建像能空间分离,在平行参考光下,参考光与Z轴的夹角要大于普通光学全息,对于点源参考光二者则相同;点源参考光下CCD的记录能力比平行光强。以上分析是数字全息记录光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其次,以频谱分离条件为基础,分析了各种不同光路设置下的重建算法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机模拟和研究。在离轴光路中,对点源和平行光这两种不同参考光的记录和再现进行分析,计算机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在分析常见相移技术的基础上,对四步同轴相移数字全息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消除了衍射的直透光和同轴共轭像;针对在同轴相移全息中主要存在移相器的误差,提出了一种非定值同轴单步相移数字全息算法,该算法较于其它相移算法,有相移的数字全息图并不参与物光相位大小的运算,只参与对物光位相正负的判断,从而获得物光位相的正确解调,它对相移误差完全不敏感。
最后,介绍数字全息在位移和形变测量中应用。针对目前在数字全息测位移和形变多采用多束照明光记录所带来的实验的麻烦,提出一种实验光路较为简洁的二次曝光测位移的思路。
|
|
|
|
1 |
于允平
,孙金刚;数字全息数据存储—21世纪最有前途的存储技术[J];世界产品与技术;1998年01期 |
2 |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分析模拟及多参考光合成孔径数字全息[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
3 |
王艳萍,吕晓旭,钟丽云,罗印龙;一种提高数字全息再现像质量的方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1期 |
4 |
袁操今,钟丽云,王艳萍,吕晓旭,钱晓凡;离轴数字全息记录条件的研究[J];激光技术;2004年05期 |
5 |
周灿林,亢一澜,张志锋;小波变换在数字全息中的应用[J];光电工程;2004年07期 |
6 |
王华英;王大勇;谢建军;王广俊;;球面参考光波数字全息的记录条件研究[J];激光杂志;2007年01期 |
7 |
吕且妮,葛宝臻,张以谟;数字全息再现像质的影响因素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5年01期 |
8 |
范琦,赵建林,向强,徐莹,陆红强,李继锋;改善数字全息显微术分辨率的几种方法[J];光电子.激光;2005年02期 |
9 |
吕且妮,葛宝臻,张以谟;数字同轴和数字离轴全息系统分析[J];光电工程;2005年02期 |
10 |
曾然,赵海发,刘树田;数字全息再现像中零级干扰噪声消除及图像增强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10期 |
11 |
陈林森,周小红,邵洁;一种基于二元位相加密的大信息量数字全息水印[J];光子学报;2005年04期 |
12 |
刘惠萍,于佳,王金城,王杨;数字图像处理在激光全息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5年05期 |
13 |
张武;;计算机图像处理在全息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年11期 |
14 |
王逍,林晓东,陆丹,张菁,陈建国,李大义;克尔放大介质中功率增益最大的空间频率成份[J];激光杂志;2002年03期 |
15 |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记录、再现及实现[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
16 |
陈伟;姚汉民;伍凡;吴时彬;陈强;;用于大口径非球面的波前功率谱密度检测[J];光电工程;2006年03期 |
17 |
王亚杰;付萍;李殿起;徐心和;;基于多策略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J];光电工程;2007年08期 |
18 |
陈海云;施雪辉;许富洋;钱惠国;;LC-SLM调制传递函数的实验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9年11期 |
19 |
钟堰利;刘榴娣;;A/D,D/A电路在象管屏MTF测试中的应用[J];真空电子技术;1987年03期 |
20 |
卢士富;;关于平稳过程自谱密度运算中的两个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