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数字化解扩解调技术研究及实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用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来设计扩频通信系统中的中频数字化解扩解调模块。
论文作者承担的项目采用FPGA+DSP 结构来设计模块,实现对FH/DS/ /DQPSK、DS/D8PSK 等几种模式的信号的中频数字化解扩解调。与采用模拟或零中频采样解扩解调方式相比,既增加了系统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同时价格大幅下降,而且可以作为一个公用平台,实现多功能、多制式通信信号解调,充分反映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本模块设计既满足了现有通信模式的解扩解调,又为以后的功能扩展留下充分的余地,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硬件平台通用化目标。本人主要负责的是FH/DS/DQPSK 解扩解调部分的设计工作。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一般概念、体系结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然后是本论文的内容安排及本人所做工作的简要介绍。
第二章:对扩频通信技术作一个简要介绍,包括基本概念、理论,PN 码解扩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等。
第三章:介绍模块硬件平台的设计,包括原理框图、所用的主要芯片、开发工具等,重点介绍了中频采样频率的设计和一种适应多模式要求的动态自举模式设计。
第四章: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比较新颖的地方,介绍解扩解调算法的推导、分析和仿真。本文采用了一种有创意的与现在国外专用芯片所不同的算法来实现解扩解调。这种方法参考了声表面波器件解扩方式,没有下变频,直接在中频进行相关,然后进行差分解调,在作者查阅的大量文献中,未见有该算法及其实现方案。
第五章:主要是算法的具体实现,包括DSP 程序的流程,描述系统的自动配置和控制功能实现,重点是FPGA 解扩解调算法的实现。
第六章:介绍对实际运行系统进行相关测试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记录。根据有关记录数据,该系统基本上符合了最初设计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也验证了前面各章所研究的算法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给出了本数字相关器设计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以及进一步开发的展望。
|
|
|
|
1 |
余超,段登平,王建宇,李国通;软件无线电宽带高中频采样的A/D特性分析[J];电讯技术;2004年05期 |
2 |
王业坤,盛骥松;利用软件无线电实现雷达信号的中频相干处理[J];舰船电子对抗;2003年06期 |
3 |
陈明,龚建;直接中频采样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实现[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4 |
高跃清;;中频采样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1年06期 |
5 |
李庆,龚建,江汉红;直接中频采样的软件无线通信系统实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6 |
宫二玲,杨俊,王跃科;基于ADSP2191的直序扩频系统软件无线电实现[J];电子工程师;2003年05期 |
7 |
宫二玲,王跃科,杨俊;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直序扩频码元判决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12期 |
8 |
秦荣;前景光明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1999年03期 |
9 |
陈鹏举,陈旭,武传华,许士敏,程水英;软件无线电全景侦察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1年04期 |
10 |
岳晓杰;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3G中的应用[J];现代通信;2001年10期 |
11 |
吕盛,费元春;DSP+DDS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3年05期 |
12 |
京湘;软件无线电所引起的设计问题[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11期 |
13 |
潘胜;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
14 |
常学光;;软件无线电在无线电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08年04期 |
15 |
;Octasic公司公布世界首款基于全软件无线电GSM/EDGE无线基站基带解决方案[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6期 |
16 |
沈越泓,益晓新,李兴国;发展我国的软件无线电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1997年02期 |
17 |
宋晓勤,林福华;软件无线电中的A/D转换[J];数字通信;1998年03期 |
18 |
吴昊,郑志彬,张乃通;软件无线电[J];遥测遥控;1998年06期 |
19 |
吴定雪,范文萍;软件无线电系统上变频器的设计[J];电讯技术;2000年02期 |
20 |
钱团结,章晓霞,陈离;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