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激光在海水中的散射特性及其退偏研究
【摘要】:
研究蓝绿激光在海水中的散射特性以及由散射引起的退偏现象,是为了解决水下通信、探测、成像的相关问题。本文综述了海水对光的吸收、散射特性以及海水的内在光学性质和外在光学性质;详细介绍了海水的散射理论,包括瑞利散射、Mie散射以及Mie散射的偏振理论。
本文以球形粒子的Mie散射理论、Stokes矢量法以及Mueller矩阵来研究海水的散射特性和散射中的退偏振度变化;通过Monte Carlo方法模拟蓝绿激光在海水传输过程中的散射现象以及散射中的退偏度变化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发现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散射后的光斑半径、退偏振度将逐渐增大。最后通过光学工程软件(LightTools)对海水中的散射进行仿真实验,研究散射与海水中粒子密度、粒子大小和相对折射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粒子半径、粒子密度和相对折射率的增加,散射的强度将显著增加。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提高水下通信、探测和成像系统的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验证。
|
|
|
|
1 |
;1992年光散射谱仪技术讨论会[J];光散射学报;1992年02期 |
2 |
徐彧,徐继麟,廖俊必,陈继忠,李京;内表面粗糙度测量仪[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年04期 |
3 |
杨涛;梁忠诚;陈家璧;庄松林;;波导存储器侧面散射特性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6年10期 |
4 |
张涵璐;吴振森;曹运华;张耿;;目标激光散射特性测量及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
5 |
张在宣,刘红林,戴碧智,徐海峰,耿丹;分布式光纤拉曼放大器研制的进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6 |
吴开峰;董雁冰;邓蓉;;卫星的光散射建模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6年04期 |
7 |
付方正;钟锋;;相干反馈无序激光器循环光散射探讨[J];量子电子学报;2006年05期 |
8 |
包学志;高卫;李斌;贾养育;吕鸿鹏;;两种非理想条件下LRCS测量结果的校正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
9 |
王安祥;张晓军;张涵璐;曾震超;冯健;;利用BRDF实验测量获取目标表面单位面积激光雷达截面[J];红外技术;2008年02期 |
10 |
王安祥;冯健;曾震超;高宾;;遗传算法在光散射模型参数反演中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2008年04期 |
11 |
闫炜;李铁;田博;;针对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复杂目标等效BRDF模型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8年01期 |
12 |
蔡喜平;白继元;杨爽;王丽娜;刘剑波;;球形气溶胶粒子对激光散射退偏特性的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
13 |
马治国;王江安;余扬;;基于多元分析的水下气泡幕激光后向探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
14 |
张楠;陶正苏;郭瑞鹏;;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在线测量晶圆表面质量的方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7期 |
15 |
吕且妮;靳文华;葛宝臻;张以谟;;粒子散射的几何光学模型中的多值散射角函数计算[J];光电子.激光;2010年11期 |
16 |
刘振;万晓霞;刘强;;基于光散射的彩色图像光谱反射率模型[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年S1期 |
17 |
巩蕾;吴振森;;基片表面微球体纳米级缺陷的光散射分析[J];中国激光;2011年01期 |
18 |
李祥震;韩香娥;;利用几何光学近似计算GI-POF的前向散射[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6期 |
19 |
易仕和,于海鹏,尚铁梁;偏振对相干激光雷达目标散射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1993年03期 |
20 |
吴健;王黎明;;GSM光束与表面粗糙度[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