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亚军;;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色散特性仿真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
2 |
刘亚军;罗勇;周钱科;;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和返波管的色散特性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07期 |
3 |
王峨锋,李宏福,李浩,喻胜,牛新建,刘迎辉;螺旋波纹波导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11期 |
4 |
王峨锋;李宏福;李浩;刘迎辉;喻胜;牛新建;;螺旋波纹波导的传输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6期 |
5 |
杨建良,黄德修;干涉型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全相位应变模式[J];传感技术学报;1997年04期 |
6 |
张成良;G.652光纤10Gbit/s系统的色散光纤补偿技术[J];电信网技术;1997年03期 |
7 |
兰麟舒;了解色散对传输系统的损伤机理 做好干线传输网扩容工程[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1998年01期 |
8 |
刘宏源,张贵忠,向望华;四棱镜系统的二阶和三阶色散(英文)[J];光电子.激光;1999年04期 |
9 |
陈希,谢文楷,刘盛纲;等离子体加载波纹波导的色散方程[J];真空电子技术;1999年02期 |
10 |
钱颖,黄石峰,柏葆华,孙英志;高速光纤通信系统色散管理技术探讨[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11 |
左超,马文华,林金桐;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对单极性光码分多址系统性能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2 |
郭效辉,林立;DWDM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初探[J];广东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
13 |
陈志奇,王松坡;光纤应用浅述[J];中国有线电视;2002年Z1期 |
14 |
傅永军;色散、偏振模色散和非线性[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年07期 |
15 |
王建国;单模光纤的PMD[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3年03期 |
16 |
陈鹤鸣,魏贤虎,张敏锋;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分析与色散估算[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7 |
胡辽林,刘增基,杨国庆;光的单边带传输的性能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02期 |
18 |
李进延,李诗愈,李海清,尹红兵;S-C-L三波段传输新型单模光纤的设计和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4年02期 |
19 |
孙庆青,古英,龚旗煌;简并二能级系统中的正负色散(英文)[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20 |
漆兰芬,顾长清;屏蔽微带线的等效网络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