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辐射导弹诱饵系统设计及仿真分析
【摘要】:
反辐射导弹是雷达面临的最大威胁。与一般电子干扰措施仅造成雷达性能下降的软杀伤手段相比,反辐射导弹以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为寻的制导信号,可以直接摧毁雷达天线,它对雷达造成的是致命性伤害。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看,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明显处于劣势。因此提高雷达战场生存能力,增强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提高雷达抗反辐射导弹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雷达体制本身来解决,另一方面是采取辅助措施,给雷达加装诱饵。采用诱饵技术是解决现役雷达抗反辐射导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也是国内外的普遍做法。但诱饵技术的使用必须要解决诱饵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战术性能分析这两个关键技术。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论证和分析诱饵的总体设计问题,并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评估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反辐射导弹攻击特点和战术使用方式,从频域、空域、时域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被动雷达导引头分选信号的方式,指出时间选择是反辐射导弹分选信号的重要特点。接着,本文分析了诱饵技术对抗反辐射导弹的理论基础,论述了相参干扰、非相参干扰的原理和区别,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非相参干扰体制,在两点源干扰效果研究的基础上推导了三点源干扰效果。之后,本文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详细分析和论述了诱饵系统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提出采用时序控制技术实现非牺牲诱饵体制,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最后,本文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和辐射源模型,在此模型上,仿真试验了不同反辐射导弹参数、不同诱饵配置情况下诱饵对抗性能,对仿真试验的结论进行了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J761
|
|
|
|
1 |
曲长文;有源诱偏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研究[J];电子对抗技术;1996年06期 |
2 |
沈允春;抗反辐射导弹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航空学报;1989年04期 |
3 |
梁维杰;雷达抗反辐射导弹技术探讨——告警加诱偏[J];航天电子对抗;1995年03期 |
4 |
花良发,李侠,张向兵,孙益平;抗ARM系统的诱饵与雷达配置间距分析及其仿真[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1期 |
5 |
焦国娥;反辐射武器对雷达的威胁及其对策[J];舰船电子对抗;1998年02期 |
6 |
张祥,傅由东,石雄,尹以新;多点有源诱饵抗反辐射导弹(ARM)分析[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7 |
李昌锦,陈永光,李修和,焦逊;多点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连续攻击的效能分析[J];雷达与对抗;2001年03期 |
8 |
陈振邦;反辐射导弹的威胁与舰用雷达的对策[J];雷达与对抗;1994年01期 |
9 |
王凡,贺瑞龙;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一种新方案[J];现代电子;1995年02期 |
10 |
黄培康;反导弹系统中的目标识别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1981年05期 |
|
|
|
|
|
1 |
张云飞,武哲,陆柱蕙;导弹的RCS计算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朱贤阳,杨儒贵,陈益邻;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方法的新进展[J];电波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
3 |
王宏伟,贺汉根,黄柯棣;空地导弹对导弹发射车毁伤的计算分析方法[J];弹道学报;2000年04期 |
4 |
李建明,徐航;穿甲弹对主战坦克毁伤的计算分析方法[J];弹道学报;1998年01期 |
5 |
刘永红;反辐射导弹系统对雷达的击毁概率[J];电子对抗技术;1995年06期 |
6 |
郦能敬;雷达反对抗的新领域 反隐身飞机与对抗反雷达导弹[J];电子学报;1987年02期 |
7 |
方群,闵昌万,袁建平;卫星定位技术在战术导弹上的应用[J];飞航导弹;1997年04期 |
8 |
李晓蓓;引人注目的近程防空导弹 RAM[J];飞航导弹;1997年05期 |
9 |
王宏伟,贺汉根,黄柯棣;基于有限单元的导弹攻击目标的毁伤模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0 |
李一兵,司锡才,姜徑;反辐射导弹抗诱饵欺骗干扰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