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双曲面齿轮建模与接触疲劳分析
【摘要】:
本文的工作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课题“后桥总成可靠性及噪声性能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雨流计数法统计了微型轿车各工况实测载荷时间历程,编制了后桥减速器总成的输入扭矩载荷谱;建立了准双曲面齿轮三维模型,通过接触有限元分析,将扭矩谱转换成应力谱;采用疲劳分析方法,进行了准双曲面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准双曲面齿轮的加工过程,计算准双曲面齿轮的切齿参数,求解准双曲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建立准双曲面齿轮的三维模型。
(2)对微型轿车后桥减速器总成的主被动齿轮(准双曲面齿轮副)各工况的输入扭矩实测载荷谱进行雨流计数,用概率知识统计分析了各工况载荷幅值与均值的分布规律。
(3)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知识,综合考虑载荷谱编制的硬件条件、实验设备条件、实验材料性能、载荷谱谱型等各个因素,充分发挥专家的经验特长,计算出小载荷截除标准值。
(4)研究各级路面载荷谱的谱型,在传统的八级载荷谱编谱方法基础上,实现载荷分级,充分考虑载荷循环的位置,编制了考虑载荷顺序效应的载荷谱。
(5)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接触应力的数值模拟,比较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差异,判断所建立的三维模型符合分析精度。建立了相应疲劳寿命分析的应力谱。
(6)以材料的P-S-N疲劳曲线为基础,考虑应力集中系数、尺寸系数和表面加工系数等横向因素的影响,结合等寿命曲线,拟合P-Sa-Sm-N疲劳曲面方程;运用二维模糊Miner法进行准双曲面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了准双曲面齿轮安装工艺(安装偏置、同轴度、撑开量)对疲劳寿命预测结果的影响。
|
|
|
|
1 |
李泳鲜,张和平,韩贵林;准双曲面齿轮的三次模糊设计法[J];工程设计;1998年02期 |
2 |
周彦伟,杨宏斌,邓效忠,方宗德;高齿准双曲面齿轮的轮齿加载接触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14期 |
3 |
魏冰阳,周彦伟,方宗德,邓效忠;准双曲面齿轮CAD系统开发[J];机床与液压;2003年04期 |
4 |
林腾蛟,李润方,郭晓东,王立华;准双曲面齿轮三维间隙非线性冲击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09期 |
5 |
杨健;牟州堂;;准双曲面齿轮仿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8期 |
6 |
林超,李润方,郭晓东;提高重型汽车起重机准双曲面齿轮承载能力的方法[J];机械研究与应用;1999年01期 |
7 |
张洪飙,郑昌启;准双曲面齿轮齿坯几何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
8 |
李党育,刘立新;准双曲面齿轮优化参数设计研究[J];机械制造;1999年07期 |
9 |
张金良,邓效忠,郭强,魏冰阳,方宗德;弧齿锥齿轮与准双曲面齿轮设计与制造的现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2年05期 |
10 |
方宗德
,杨宏斌
,邓效忠
,周彦伟;HFT准双曲面齿轮的齿根过渡曲面和干涉、根切检验[J];机械传动;2002年01期 |
11 |
吴训成,胡宁,陈志恒;准双曲面齿轮几何设计新方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2 |
马雪洁,谢刚,王小林;基于ANSYS的准双曲面齿轮建模及有限元分析[J];重型机械科技;2004年03期 |
13 |
林国湘,陈从桂,刘迪荣;基于模糊可靠度约束的准双曲面齿轮优化设计[J];机械传动;2001年01期 |
14 |
吕传贵;;准双曲面齿轮的边缘接触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15 |
周勤智;;重型汽车圆弧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设计特点[J];机械制造;1988年03期 |
16 |
贾育秦,王培霞,徐荣;准双曲面齿轮刀具CAD图形处理技术[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7 |
刘玉岱,庄中;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汽车锥齿轮上的应用[J];汽车工程;1982年02期 |
18 |
熊矢;准双曲面齿轮二阶精确切齿计算的实验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9 |
董学朱;延伸外摆线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法的改进[J];机械传动;1998年02期 |
20 |
杨宏斌,高建平,方宗德,邓效忠,周彦伟;准双曲面齿轮非线性振动分析[J];汽车工程;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