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线性/非高斯叠前地震反演理论及应用

岳碧波  
【摘要】: α稳定分布是一种比高斯分布适用性更广泛的统计分布。在近二十的时间里,α稳定分布吸引了大量信号处理领域专家学者的注意,人们开始尝试从非高斯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信号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叠前地震反演是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反演的目的就是希望从地面采集到的地震记录以及测井信息,推演出人们感兴趣的深地层地质岩性参数。精确的地质岩性参数信息是储层识别和油气检测的基础。随着人类对隐蔽油气藏的开发,对反演结果精确度和准确率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信号处理角度来看,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传统的反演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寻找新的精确反演方法。 首先,本文从研究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理论基础、性质、关键参数对分布的影响以及重要的数字特征等出发,找出了非高斯α稳定分布与高斯分布在理论上的不同之处;然后,在叠前反演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叠前基本弹性阻抗、扩展弹性阻抗和广义弹性阻抗的特点,确立了叠前地震反演的步骤和关键环节;最后,建立适合数字信号处理的地震反演模型,并将α稳定分布理论应用到叠前地震反演当中,提出了基于分数低阶矩统计量的叠前地震反演算法。通过对实际叠前地震数据反演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大胆地打破传统的地震信号服从高斯分布的假设,尝试将非高斯α稳定分布理论应用到地震反演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突出成果表现在: (1)提出了利用地震数据的动态样本方差曲线判别地震数据是服从高斯分布还是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新办法。利用非高斯α稳定分布随机数据没有有限的动态样本方差的特点,通过分别比较理论上的高斯分布随机数据的动态样本方差曲线和理论的非高斯α稳定分布随机数据的动态样本方差曲线与实际的地震数据动态样本反差曲线变化的异同,估计实际地震数据的分布。实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实际的地震数据基本服从非高斯的α稳定分布,用α稳定分布来描述地震数据的分布比用高斯分布描述更合适。 (2)提出了基于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叠前地震反演算法。由于非高斯α稳定分布没有有限的二阶矩,基于传统的高斯分布假设下的最小二乘等方法不再适用。本文在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分数低阶矩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反演误差的最小平均l p范数作为目标函数的地震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非高斯α稳定分布下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了适合计算机编程的地震反演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通过实际的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的实例,验证了本文提出基于非高斯α稳定分布的叠前地震低阶矩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美;程思检;庞锦莲;陈娟;;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在苏里格地区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7期
2 余再超;;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8期
3 梁立锋;刘秀娟;但志伟;陈利;郑如秋;常坤;;利用叠前密度反演预测岩性的应用研究[J];海洋石油;2011年02期
4 王远;崔若飞;孙学凯;崔大尉;秦轲;;利用地震反演信息划分煤体结构[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4期
5 季敏;陈双全;;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地震记录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石油物探;2011年04期
6 张会;赵腾飞;王云专;吴卫琴;;基于密度的K-means算法在识别含气、含水岩心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4期
7 张永贵;刘振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建模[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4期
8 周杰;严磊;向泽燕;王亚红;邓翠华;;如何消除巨厚盐岩对下伏地层构造解释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9 汪功怀;邓明霞;宋萍;栾艳春;于延玲;;东濮凹陷沙三上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地震识别及描述[J];断块油气田;2011年04期
10 文向东;雷虹;;叠前优势频带信号增强技术在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11 李国会;赵峰;杨鹏飞;刘应飞;高莲花;万效国;;塔北隆起英买2区块缝洞型碳酸盐岩等效孔隙度模型定量描述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4期
12 严丽;王燕;段金宝;冯明刚;;Sun Modle在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的应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13 郭燕珩;韩国猛;李鹏飞;董素杰;胡晋男;袁雪花;唐鹿鹿;;地震反演技术在歧北斜坡沙一段下亚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11年03期
14 王贤;李文捷;贺陆明;王越超;张翔;;横波估算质量控制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9期
15 宗兆云;印兴耀;吴国忱;;拉梅参数直接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流体检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1年03期
16 樊幼华;周同顺;周俊辉;;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在永安地区隐蔽圈闭砂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1年02期
17 严红勇;刘洋;;用一种稳定的全反Q滤波方法提高叠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8 张宇;;辽河东部更黄66井区滚动勘探实践与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2期
19 张宇;;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EI)方法的应用[J];华章;2011年14期
20 潘昱洁;李大卫;杨锴;;确定性反演和随机反演对井约束条件的需求分析[J];石油物探;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锐;王璞;胡天跃;;基于模型的叠前地震反演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毛宁波;谢涛;陈文雄;王浩;李宁;;地震叠前反演技术在盐湖盆地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文生;;多方向分裂平面波场合成叠前深度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方伍宝;赵改善;孙建国;王于静;孔祥宁;孙成龙;段文超;王华忠;程玖兵;辛可锋;;iCluster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路鹏飞;杨长春;郭爱华;王真理;刘鹏;;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章;彭真明;黎殿来;;基于叠前全波形反演的储层流体识别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光岷;贺振华;黄德济;贾雨;;叠前叠后联合深度偏移[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新红;;叠前地震属性反演技术在稠油热采地震监测中的应用[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9 刘卫华;雍学善;杨午阳;高建虎;刘军迎;;纵波地震叠前方位数据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国平;石玉梅;姚逢昌;;叠前声波方程反演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赛民;基于边界保持块约束叠后波阻抗及叠前AVA三参数同步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李勇根;致密砂岩气藏叠前地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刘军迎;裂缝型油气藏叠前地震检测方法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佳梁;苏北盆地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张玉广;基于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三维应力场及全缝长整体压裂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赵景霞;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建伟;变速介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域成像与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正中;低渗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果寿;十屋断陷孤—后—八地区下白垩统储层描述及油气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新红;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地震监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碧波;非线性/非高斯叠前地震反演理论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袁姝;神经网络在地震反演中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3 李进;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二段—东营组地震反演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4 马涌贵;地震反演在大庆长垣北二西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赵洲;地震叠前属性及流体识别因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丽萍;地震叠前属性技术在某井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王昶峰;基于地震反演技术的管道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肖西;地震反演在永乐油田葡362区块储层预测中的应用[D];长江大学;2012年
9 孙淑琴;叠前地震属性在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中的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刘智军;HTB地震叠前属性反演方法储层预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三妹 孙振涛;叠前地震反演增强油气识别力[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许峰 郑干臣;必须加强叠前属性技术推广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彭冬梅;叠前去噪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彭冬梅;叠前反演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彭冬梅;叠前相干噪声压制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彭冬梅;以技术创新开拓市场[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彭冬梅;AVO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8 通讯员 张冀霍丽娜;研究院处理中心叠前反演技术在Fugro—Jason用户技术交流会上拔头筹[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五大亮点促进良性循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姚秋明;地震属性技术取得创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