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拓扑路由技术应用于IP网络快速恢复的研究
【摘要】:
在因特网初期发展阶段,TCP/IP协议被设计为可保证报文的成功传输和按序投递,同时辅以重收敛技术用于当网络拓扑变化时确保路由的健壮性。在现实网络环境中,设备发生失效是不可避免的。在失效所触发的路由重收敛过程完成之前,由于全网路由器对于新的拓扑结构的认知不一致,会引发丢包、环路、延迟、拥塞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诸如IPTV、IP电话、网络游戏等新型业务大量涌现,重收敛过程的速度已不能满足这些实时性业务的服务需求,因此研究路由快速恢复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多拓扑路由(Multi-topology Routing,MTR)技术。MTR技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提出,用于在IP网络中设备发生短时失效后快速恢复业务的传输路径。MTR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网络的物理拓扑创建一组逻辑拓扑,称为多拓扑(Multi-topology,MT)或备份拓扑,负责启动恢复操作的路由器选择可保护该失效的多拓扑,在此拓扑对应的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并将该拓扑编号写入数据包首部,其余路由器根据数据包携带的拓扑标识和目的地址进行路由转发。本文围绕这一技术,通过仿真评估相关的路由转发方案,研究并提出多拓扑生成算法,并将权重优化应用于解决路由恢复后的负载均衡问题。
第一章介绍网络设备失效的分布特征以及现有的IP网络路由恢复技术。在第二章中阐述MT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案:首先介绍用于保护节点和保护链路的两类多拓扑,然后采用保护链路的多拓扑,对于全局和局部这两种业务路径的恢复方案,以及单次或升序这两种路由在拓扑间切换的策略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现有技术方案,进行以下研究及改进:(1)多拓扑结构的设计。第三章首先介绍三种用于生成多拓扑的算法,然后针对双链路失效情形,提出一种可降低拓扑所需承载业务量的多拓扑生成算法。并以路径跳数及链路负载作为性能指标,对比算法性能;(2)多拓扑链路权重的优化。在第四章中首先提出用于求解多拓扑权重的整数线性规划(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ILP)模型,然后结合遗传算法设计优化拓扑权重的方案,并测试对比了优化权重前后的链路利用率。
第五章介绍了使用OPNET工具搭建的仿真平台,第六章总结全文。
|
|
|
|
1 |
Stephen Von Rump;视频通信的未来趋势[J];电信科学;2000年03期 |
2 |
黄东霖;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平台——H.323系统应用的探讨[J];电信科学;2000年06期 |
3 |
付海涛,彭雷震,乔华;VLAN技术在提高网络传输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0年S1期 |
4 |
温蜀山,李乐民,孙海荣;宽带IP网络发展研究[J];四川通信技术;2000年01期 |
5 |
;以MPLS技术支持全新虚拟专用网[J];现代电信科技;2000年01期 |
6 |
韩鼎金;北京市电信公司IP网络现状及发展[J];电信建设;2001年05期 |
7 |
齐江,乔耀军,迟楠,唐威,陈树强;基于WDM宽带无源光网络中IP业务的接入[J];高技术通讯;2001年02期 |
8 |
王晓东,高振明,陈默;基于IP网的多媒体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网络;2001年04期 |
9 |
季晓飞,范戈;一种半双工EPON接入方案[J];光通信技术;2002年05期 |
10 |
周永鹏,何顶新,葛志华;一种IP地址的扩展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2年04期 |
11 |
张桂青,冯涛,王建华,张杭,耿英三,郑士泉;基于IP核的智能化电器SOC设计与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
12 |
王志中,李凌,蔡立羽,熊碧辉;国内远程医疗的现状及展望[J];计算机工程;1999年05期 |
13 |
赵建英,张凌云,丁炜;浅析多协议标记交换[J];现代电信科技;1999年08期 |
14 |
隆益民;IP over ATM的新一代通信网[J];现代电子技术;2000年07期 |
15 |
谭天涛;MPLS技术及组网分析[J];广西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
16 |
封浩宇;IP VPN在电信运营网络中的实现[J];电信科学;2002年04期 |
17 |
刘宗秋;胜利油田数据话音综合解决方案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3年10期 |
18 |
龚义建;IP和ATM综合技术的分析与探讨[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9 |
胡伟华,刘素清;企业Vo IP的实现方式与网络组织[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2期 |
20 |
王飞;如何改建企业园区网[J];有色金属设计;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