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实现
【摘要】:
为了达到油藏经营和管理的目标,论文依据系统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油藏最优控制问题,建立和求解了可用于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生产制度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方法的有效性检验和有关现场应用的实现方法。论文建立的油藏生产制度最优控制数学模型以油藏开采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了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和微分渗流规律。求解模型时,利用了变分和非线性规划的系统控制论方法,并充分应用到油藏数值模拟及其软件的优秀成果。最优控制结果表现为控制或状态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或曲线。
本文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油藏生产制度最优控制问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属性,组分油藏最优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控制变量、状态变量、性能指标的确定,控制约束条件和具体最优控制问题的给出,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有关程序的编制,机理研究与初始控制方案的确定以及方法的有效性检验与最优控制方案的认定等内容。本文以注气驱和气水交替开采实例油藏为例完成了上述研究内容,并将本文的控制论方法应用于现场注CO_2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设计过程。
|
|
|
|
1 |
贾大朋,张殿华,丁桦,刘相华;热连轧过程中活套辊与带钢“软接触”定位控制[J];轧钢;2005年03期 |
2 |
范海军;张丽丽;;油田开发措施配置的最优控制建模及求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年12期 |
3 |
董文葆;化工过程模型化、优化管理及最优控制——(Ⅰ)过程系统集成化及模型化[J];化工进展;1992年02期 |
4 |
舒光伟,Reinhold Meisinger;基于随机线性二次最优的磁悬浮控制系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5 |
樊树海;马万太;楼佩煌;胡荣华;;自适应切削技术概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6 |
高越农;极小值原理的证明与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7 |
李斌;付兴武;;鲁棒控制在电厂锅炉中的应用及仿真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5年06期 |
8 |
李瑞;寇子明;李泽松;张任奇;;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6年01期 |
9 |
吕群;周绍平;;51系列单片机软件应用技巧数例[J];广西轻工业;2007年08期 |
10 |
李文涛,李胜玉,任雁秋,范荣谦,张兆宁,袁军;步进式连续加热炉炉温最优控制方案的实施──步进式连续加热炉计算机控制模型研究系列之四[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1 |
薛安克,孙优贤;打浆过程鲁棒最优控制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1997年00期 |
12 |
薛安克,孙优贤;打浆过程鲁棒最优控制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1997年01期 |
13 |
胡均平,杨襄璧,吴万荣;液压凿岩过程计算机自适应最优控制方案研究[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97年02期 |
14 |
傅沈文,罗珊珊;化工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最优计算[J];江西化工;2003年04期 |
15 |
黄世涛;冯之敬;;基于LQR指标的直线伺服系统最优PID控制器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年10期 |
16 |
杨米会;;基于Fuzzy的煤炭企业成本决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
17 |
孙祖毅;;计算机最优控制热水饱和塔热水流量[J];化工技术与开发;1986年01期 |
18 |
王建奇;王行愚;;时滞系统反馈控制律求解的新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S1期 |
19 |
刘光中,李晓红;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排污收费标准的制定[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
20 |
闻治梁;肖建;熊伟;;基于线性化动态模型的冷连轧最优解耦控制系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