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失效机理研究
【摘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套管破坏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50074025)资助下完成的,本文属该项目的部分内容。
主要研究“套管失效机理”,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文中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大量的套管失效案例,通过研究分析这些资料,掌握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重点研究套管哪些失效形式提供了决策依据。套管失效的形式较多,也非常复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塑性流动地层套管损坏机理、注水开发与套管失效机理、磨损对套管失效的机理、套管接头泄漏及滑脱失效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国内先进的岩石力学试验设备,对套管失效的地层岩石岩芯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在单轴、三轴试验条件下,获得了岩芯的弹性模量、波松比、内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等,为有限元数值模拟提供了地层岩石力学参数数据。同时对套管钢材也进行了弹塑性应力—应变试验,获得了有限元模型中所需要的各种力学参数。用弹塑性—蠕变有限元法为研究手段,针对某油田盐岩塑性流动地层及青海油田跃进二号注水开发地层地应力与套管失效机理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其研究结果为预防套管失效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土要创新点如下:
1.根据青海油田地质构造图、地质资料、地震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等,建立了注水和采油开发过程的复杂岩石力学系统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地层温度梯度、地层岩石密度、初始孔隙压力、注水压力、生产压差和注采时间为5年的复杂力学系统模型,根据弹塑性—蠕变理论、非线性数学理论建立了数学、力学模型以及地应力与注水开发的耦合力学模型,用非线性数学理论对其进行理论求解,同时,对现代通州软件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将模型并入ABAQUS软件中,是该领域重要的突破性成果。
2.将修正的Drucker-Prager/Cap模型—含岩石蠕变流动模型,引入塑性流动地层和注采地层蠕变产生的地应力引起套管失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使其有限元数学模型比以前的研究更合理、更准确,可以调整注采参数,改善地应力的变化,为预防套管损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3.首次系统地研究套管磨损对套管抗挤、抗拉和抗内压作用的失效机理,并建立了相关的有限元模型。首次提出了磨损套管抗内压强度系数k_p,此系数k_p可以衡量磨损后套管的抗内压强度,在套管柱设计中,如果考虑套管的磨损,文中提出将抗内压安全系数除以其抗内压强度系数k_p作为其设计安全系数,该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深井、超深井的磨损套管柱设计(已有3篇相关论文被EI收录)。
4.首次系统地对套管接头泄漏及滑脱失效机理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研究,创新性地对不同牙侧角、不同锥度的套管接头螺纹面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间隙问题,要提高偏梯形螺纹的抗泄漏能力,可以在上扣时施加一定的过盈量,提高其密封性,同时提出了螺纹脂的选择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TE358
|
|
|
|
1 |
覃成锦,高德利,徐秉业;含磨损缺陷套管抗挤强度的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
2 |
高连新,杨勇,张风锐;套管内壁磨损对其抗挤毁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0年03期 |
3 |
史交齐,韩新利,赵克枫,宋治;超深井用偏梯形螺纹套管适用性研究[J];石油机械;1998年11期 |
4 |
杨龙,高智海,练章华,唐波,孟英峰;磨损对套管接头拉伸与内压强度的影响[J];石油机械;2003年10期 |
5 |
练章华,韩建增,张毅,杨龙,唐波,刘永刚;套管偏梯形和圆形螺纹滑脱载荷分析[J];石油机械;2004年05期 |
6 |
练章华,张先普,李斌,赵国珍,王钢,董范;套管变形预防措施的计算机仿真分析[J];石油机械;1995年04期 |
7 |
龚伟安;套管损坏与套管受力状态[J];石油钻采工艺;1983年02期 |
8 |
宋治;油层套管损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石油钻采工艺;1985年01期 |
9 |
李子丰,杨敏嘉,李邦达;油井套管损坏的机理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1985年04期 |
10 |
窦益华,唐俊才;粘弹性围岩中套管围压分析及双层组合套管的使用[J];石油钻采工艺;1988年06期 |
|
|
|
|
|
1 |
刘新荣,鲜学福,马建春;三轴应力状态下岩盐力学性质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2期 |
2 |
张海军,刘星普,王立新,陈继超;监测套管技术状况新技术[J];测井技术;2004年04期 |
3 |
李明厚,朱建新,丁希杰;射孔对油气井套管抗挤压强度的影响[J];测井技术;2005年S1期 |
4 |
王荣军;文中—文东油田套管损坏原因及对策[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
5 |
卞小强;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挤压强度有限元分析[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6 |
高小旺,鲍霭斌;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5年01期 |
7 |
李昱;油水井套管损坏因素及机理分析[J];断块油气田;1996年06期 |
8 |
刘积松,李学忠,陈继明;高压异常地层套管外挤力研究[J];断块油气田;1997年04期 |
9 |
李学忠,刘积松,董事尔;高压异常地层局部双层组合套管的设计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1997年05期 |
10 |
王俊芳,曹鸿斌,孙朝林,朱丽娜,赖东红;国外套管钻井技术综述[J];断块油气田;2001年06期 |
|
|
|
|
|
1 |
王琍,张汝忻,刘玉文,邹家祥;API圆螺纹套管接头上卸扣力学性能实验研究[J];宝钢技术;2000年04期 |
2 |
王治国,刘甫清,唐豪清;关于圆螺纹油套管API最佳上扣扭矩合理性的探讨[J];宝钢技术;2001年02期 |
3 |
王琍,陈兆能,佟德纯,邹家祥,臧勇;套管接头螺纹滑脱失效有限元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4 |
刘子晋;大庆油田套管损坏因素的探讨[J];大庆油田;1982年02期 |
5 |
宋日新,王振声,周振武;减缓套管损坏速度的矿场试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年01期 |
6 |
赵有芳;国外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综述[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年02期 |
7 |
覃成锦,高德利,徐秉业;含磨损缺陷套管抗挤强度的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
8 |
胡超,赵晨文,吕薇,马晓波;厚壁容器圆柱壳开孔应力集中问题(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9 |
胡超,赵晨文,吕薇,马晓波;厚壁容器圆柱壳开孔应力集中问题(Ⅱ)[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
10 |
张以明,张玉体,李维华,刘秋生,苏道敏,王瑞霞,王萍霞,王翠英;冀中坳陷东部张性右行走滑运动[J];勘探家;1999年03期 |
|
|
|
|
|
1 |
杨龙,高智海,练章华,唐波,孟英峰;磨损对套管接头拉伸与内压强度的影响[J];石油机械;2003年10期 |
2 |
王琍,陈兆能,张汝忻,佟德纯,刘玉文;API圆螺纹套管接头螺纹脂密封性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
3 |
练章华,杨龙,刘永刚,唐波,韩建增,张毅;套管接头泄漏和滑脱机理探讨[J];石油钻采工艺;2004年01期 |
4 |
安子畴;;管接头的应用及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1984年01期 |
5 |
史雅语;刘建亮;;导爆管塑料套管接头的制作与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1983年04期 |
6 |
王琍,陈兆能,佟德纯,邹家祥,臧勇;套管接头螺纹滑脱失效有限元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7 |
姬丙寅;吕拴录;张宏;;非API规格偏梯形螺纹接头套管连接强度计算[J];石油矿场机械;2011年02期 |
8 |
吕拴录;常泽亮;吴富强;蒋余巍;魏林军;唐飞;;N80 LCSG套管上、卸扣试验研究[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年12期 |
9 |
王树平,陈平,石晓兵,罗勇,郑国生,徐进,蒋祖军,申保华;温度对套管接头螺纹接触压力的影响[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0 |
张毅;李晶;;苏53-78-50井套管失效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1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