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春大黑山地区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摘要】:花岗岩不仅具有地壳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而且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因此,花岗岩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密切关注的对象。研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绿春县大黑山地区,受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的强烈影响。本文选取大黑山地区的花岗岩体(金场河岩体、扭只岩体)为研究对象,以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等几方面为基础开展研究工作,以期对其成岩物质来源、岩浆演化过程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初步探讨。结论如下:
两个岩体的主量元素特征均显示出贫钾、富钠,铝过饱和,A/CNK较高,为过铝质花岗岩。大离子亲石元素Ba、K和稀土元素Hf、Nr、Nd富集,而Ta、P、Ti等元素亏损为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表现为“下凹形”。金场河岩体显示Eu正异常,而扭只岩体具轻微负Eu异常;Ce均无明显异常。LA-ICP-MS锆石U-Pb表明金场河岩体中更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264.7±1.3Ma与扭只岩体中二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263.5±1.7Ma基本一致,均形成于古生代中二叠世,属于晚华里西期-早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场河岩体是地幔的上侵底辟作用引起上伏下地壳的深熔作用的产物,在此深熔作用过程中,地幔物质与地壳深熔物质发生混合。金场河岩体较多的显示了地幔信息,暗示其岩浆混合程度较高;扭只岩体蕴含了更多的地壳信息,一部分源岩物质来源于部分熔融的基性火成岩,一部分来自于下地壳的沉积物质(变质杂砂岩、页岩),说明其亦存在壳-幔相互作用。金场河岩体为造山带前碰撞期岛弧型花岗岩,扭只岩体为造山带同碰撞期岛弧型花岗岩。两个岩体同属于绿春-墨江岛弧,结合年龄数据分析,推测绿春-墨江岛弧与大陆碰撞拼合是一个短暂而快速的过程。
|
|
|
|
1 |
樊金涛;;陕西宁陕旬阳坝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类型的初步划分[J];陕西地质;1983年02期 |
2 |
倪集众;林学农;赵振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文摘[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5年01期 |
3 |
刘海涛;;花岗岩类K-Ar法定年的选择与解释[J];地质与勘探;1987年07期 |
4 |
许荣华;;西藏中部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5年02期 |
5 |
徐公愉;;花岗岩区的一种新填图方法[J];世界地质;1988年04期 |
6 |
陈伟邦
,陈岳龙
,王中刚
,张静;华北某些太古代花岗岩类副矿物的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1988年04期 |
7 |
沈渭洲,凌洪飞,李武显,黄小龙,王德滋;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1999年01期 |
8 |
卢文姬;;钦杭成矿带南段花岗岩与矿床关系[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年01期 |
9 |
卿敏,陈祥,关连绪;金矿与花岗岩类关系的“同源说”——以豫西外方山地区为例[J];黄金地质;1997年03期 |
10 |
资柏忠;侯茂松;廖茂忠;;湘南花岗岩体稀有稀土元素成矿地质特征的初步认识[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7年01期 |
11 |
江思宏;聂凤军;;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06年11期 |
12 |
周有勤;王银喜;;查干浑迪花岗岩体的定年和Nd,Sr,O同位素研究[J];科学通报;1993年05期 |
13 |
张兴润;;三江东部锡矿带的花岗岩类和锡矿地质特征[J];云南地质;1987年01期 |
14 |
刘伟;中国新疆阿尔泰花岗岩的时代及成因类型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年01期 |
15 |
周鲁民;黄铁心;;湘中南花岗岩类地质时代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16 |
浦志伟;;华南成矿带阳春断陷盆地岩浆岩岩石化学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成因解释[J];地质论评;1988年06期 |
17 |
喻良桂;;雅山花岗岩演化与钽锂成矿[J];江西有色金属;2007年02期 |
18 |
吴才来;郜源红;吴锁平;陈其龙;JosephL.Wooden;FrankK.Mazadab;Chris Mattinson;;柴北缘西段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8期 |
19 |
К.Ф.Кащирин
,郑秀中;连斯克含金区花岗岩类和花岗岩类侵入体接触晕中的金[J];地球与环境;1976年12期 |
20 |
袁奎荣;姑婆山里松花岗岩体原始形态的恢复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