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市场与战略储备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在世界各国的推动,能源需求不断上涨,油气资源的供给就成为世界各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围绕着油气资源获得的国家行为不断地增多,由此而引发的国家间摩擦、战争等也在不断升级。世界不安定的根源就在于获得资源。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不可避免遇到油气资源的供给安全问题。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30年来的油气资源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平衡情况。尤其对打破自给自足供应状态以来的近17年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虽然中国的石油自给自足供给平衡已完全打破,但是天然气能源资源还能够保持平衡状态,不过已出现失衡的苗头。中国的石油资源供给平衡表现石油资源储备量的增长速度跟不上生产需求增长速度,而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又赶不上消费需求量的增长。明显显示,石油依赖进口来达到平衡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回归预测模型,对未来中国近5年至10年的石油储备、生产、消费和进口量分别进行了相关预测,推测到2015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储量乐观估计分别为130亿吨、212亿吨,悲观估计2014年达到最高值为17.96亿吨,以后将下降;中国石油生产量将分别为2.20亿吨和2.43亿吨;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6亿吨和7.7亿吨左右;因此弥补国内供需不足的石油进口量将分别为3.4-3.8亿吨、5.0-5.2亿吨。
如此大的石油进口量,进口安全问题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从石油供应国数量、进口量比重和价格波动三个方面,对中国过去十年的石油进口安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研究中国石油进口安全问题,要从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状态和供应国对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设计了石油进口安全问题研究的思路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近十年来中国进口石油的相关资料,利用熵权法对主要石油供应国的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认为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地数量虽然增多,但是因为进口量比例显示仍然进口地相对集中。而且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在2015年以前,甚至到2020年以前都无法改变超过公认的警戒线水平状态。同时还显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经济风险还无法规避。从供应国安全状态数据显示,中国石油进口安全性要不断地提高,就要尽量寻找储量、生产量大的国家,而且国家政局和周围环境尽可能平静的地区。同时还要注意从其进口的数量占其生产量的比重。保守估计,从其进口的数量占其生产量的比重不要超过20%为最好。
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如此之高致使中国战略油气储备工作不可懈怠。根据中国战略油气储备的目的,战略油气储备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包括储备主体、储备时间、储备形式、储备方法、储备方式等诸多因素及其关系。同时,从历史事件看,战争及社会动荡延续的时间长者可达数年,如伊拉克战争。短者也有近半年。因此,战略油气储备应对危机的时间可能会更长,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完整、系统地战略油气储备体系。应对这种长时间的石油危机,储备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可以构建接替状储备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建立矿产地勘查储备基地,利用增加资源型储备形式为石油及其成品油的储备做接替,以此得到接替状的、完整地储备基地系统。勘查储备基地建设的选址应与目前中国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优势和条件形成互补。应该重点考虑包括石油地质条件、油质条件、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问题。同时,中国的战略油气勘察储备基地的建设应该与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均衡想相适应,与国防安全需要相吻合。
无论从勘查储备基地选择条件,还是从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需要,以及中国未来面向世界市场发展走势来看,藏北油气勘查储备基地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藏北油气勘查储备基地包括含油气具有代表性的羌塘盆地、伦坡拉-尼玛盆地和可可西里盆地范围。根据目前的条件,应该分两步完成中国战略油气藏北油气勘查储备基地建设工程。首先,以条件最好的伦坡拉-尼玛盆地入手。无论是石油地质勘查条件还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状态,以及交通状况等都是该基范围里最好的地区。同时,以目前的交通设施为基础,建立起油气储备基地的储备运输公路网,以及供应基地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局部供应网。然后,以伦坡拉-尼玛盆地为出发点,在前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向西北的羌塘盆地最有利区块延伸建设范围,直到可可西里盆地的含油气最有利地区。形成集储备运输公路网、可再生能源供应局域网为一体的藏北油气勘查储备战略基地。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2
|
|
|
|
1 |
刘真;[N];中国矿业报;2007年 |
2 |
本报记者 张颖 杨仕省;[N];华夏时报;2007年 |
3 |
宋朝义 彭庆 张玉清 执笔;[N];经济日报;2003年 |
|
|
|
|
|
1 |
勾新雨;[N];经济观察报;2006年 |
2 |
庞昌伟/粟瑞雪;[N];中国经营报;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