硐室信息管理与预测预报系统开发及应用
【摘要】:由于硐室施工周期长,资料、数据庞杂,对于这样庞大的数据信息的获取、地质环境条件的确定以及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目前一般管理子系统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根据实际的需要开发相应的管理子系统来科学、合理管理基础资料,尤其是利用现有的资料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GIS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处理空间数据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最新兴起并日趋成熟的组件技术及组件式应用程序开发模式和GIS采用的工业标准的组件模型(COM)技术,为用户进行功能和结构定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这些为硐室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思想。本文采用基于GIS组件技术的方法,以研究硐室的信息管理与围岩分类,岩爆与涌水预测预测预报为研究目标,开发了硐室的信息管理与预测预报系统。通过本文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方面的进展:
(1) 针对硐室特殊的地质信息,形成了一套基于GIS的从数据采集→空间属性数据库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预测评价模型分析→专业预测→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同时管理,较为完整的硐室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技术路线、方法体系和工作流程。这套工作方法和技术体系对别的硐室,也是有参考借鉴价值的。
(2) 采用专家系统的思路,建立了围岩分类、岩爆预测、涌水预测基本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其数量化方法。
(3) 建立了随数据库实时更新的硐室展示模块(由属性数据库直接生成图形)。
(4) 将缺陷率分层抽样模型理论应用于硐室属性数据不确定性分析与质量控制。
(5) 基于以上的理论与方法,开发了基于GIS组件技术的硐室信息管理管理与预测预报模块,并实现了与GIS系统的集成,形成了面向专业型的硐室地理信息系统(CHAMBER GIS)。
|
|
|
|
1 |
阮晓宁;;利用属性数据绘制煤矿资源量估算图的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9期 |
2 |
杨振球;王延亮;刘明辉;;数字化图件增加属性数据的一种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3年04期 |
3 |
李成方;邢廷炎;王炎;胡明卿;;属性数据多关键字排序、查找方法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6年02期 |
4 |
朱光;拓扑迭加操作中属性数据的精度问题[J];北京测绘;1994年03期 |
5 |
刘春,史文中,刘大杰;数字土地信息中属性数据的质量控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胡波;祁超;佘东静;;重庆市矿业权设置方案数据库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4年02期 |
7 |
张勇;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赵永存;孙维侠;;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连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8期 |
8 |
刘福魁;马莉;蔡青;;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图空间数据库中属性数据质量检查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3年01期 |
9 |
茆诗松;;属性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下)[J];上海质量;2006年03期 |
10 |
张道军;任娜;刘越岩;;基于空间位置的属性数据连接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2期 |
11 |
张建平;万维网上矢量图形与属性数据相互查询的实现[J];四川测绘;2000年04期 |
12 |
赖家明;梁玉喜;;应用MapGIS实现属性数据连接方法初探[J];四川林勘设计;2007年01期 |
13 |
冯向前;董其军;;城镇地籍建库中属性录入的一种快捷方法[J];城市勘测;2008年04期 |
14 |
刘文宝,邓敏,夏宗国;矢量GIS中属性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J];测绘学报;2000年01期 |
15 |
贺卫中,沈名威,潘建伟;在Acad2000制图系统中叠加属性数据的两种方法探讨[J];测绘通报;2001年S1期 |
16 |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王家耀;基于统计归纳学习的GIS属性数据挖掘[J];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史文中,刘春,刘大杰;基于一般抽样原理的GIS属性数据质量评定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年05期 |
18 |
刘少军,何政伟,石豫川,黄润秋,许强;硐室GIS子系统中属性数据不确定性分析与质量控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19 |
江净超;陈江平;余洁;李岩;;一种线状对象空间自相关测度算法[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年03期 |
20 |
廖伟华;吕跃进;;不同知识粒度下GIS属性数据粗糙度量[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