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化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是有关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合理区分问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是化探数据处理的目的。
地球化学背景面的起伏变化一般比较复杂,基于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通常将地球化学背景面当做平面(传统数据处理、分形数据处理)、连续的曲面(数据滤波)或边界突变的不连续曲面(按地质体确定背景)。
攀西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省(川滇地球化学省),其铂族元素成矿潜力已得到许多地质专家的公认。由于攀西地区的地质演化特别复杂,不同时代的地层与岩浆岩,其铂族元素背景变化极大。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在“以铂找铂”思路指导下,运用四种数据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铂族化探数据进行了专项处理与比较研究,筛选了铂族元素异常。
传统化探数据处理以(平均值+1.65×样本方差)作为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域与本研究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基本吻合。
在分形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对铂族元素含量与其对应面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出铂族元素的异常界限值。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铂族元素异常主要出现在峨眉山玄武岩和基性岩分布区。
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地质背景的高低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异常成片分布的弊病,强化了低背景地质体的异常。
提出“按地质体分别确定异常”的研究思路,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其具体实施是本文的主要特色。本方法对研究区的地层以系、岩浆岩以基性岩等大类为单位,分别确定其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有效克服了地质因素对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所圈定的异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上述四种方法的对比研究表明,“按地质体分别确定异常”的方法适合本研究区的实际条件,所选出的18个Ⅱ类异常对研究区的铂族元素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
|
|
|
1 |
任光明;李佑国;陈旭;骆耀南;费光春;包凤琴;陈杰;;攀西地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及其筛选[J];地质与勘探;2008年01期 |
2 |
凌超发,李佑国,黄瑞;基于GIS的攀西地区铂族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初步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3期 |
3 |
包凤琴;李佑国;杨武年;任光明;;攀西水系沉积物铂、钯异常及对找寻铂、钯矿的启示[J];地质与资源;2007年02期 |
4 |
任光明;李佑国;骆耀南;费光春;包凤琴;陈杰;徐静;;基于SAMCF法的攀西地区水系沉积物铂族元素异常提取[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年03期 |
5 |
王登红,屈文俊,李纯杰,陈振宇,傅德明,付小方;攀西地区铂族元素矿床研究新进展[J];地质论评;2004年01期 |
6 |
曾明,李道高;攀西地区果树资源开发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2期 |
7 |
宫阿都,彭奎,杨清伟,范月娇;攀西地区实施退耕和天保工程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8 |
汪小妹;刘长华;殷学博;王晓媛;;铂族元素测试分析中试样预处理方法研究[J];海洋科学;2007年10期 |
9 |
李佑国;张成江;杨武年;;铂族元素钌(Ru)异常及其地质意义探讨[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
10 |
徐玖平;四川省攀西地区农业资源最优配置与综合开发的生态合理化方向[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2期 |
11 |
S·A·希姆斯特里;陈硕彦;;布什维尔德杂岩UG—2铬铁岩层中亲铜元素和铂族元素的分布[J];西北地质;1990年04期 |
12 |
张生;铂族元素表生和热液活动性的地质证据与实验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5年03期 |
13 |
张生,李统绵;PGE和金的热液共生富集机制初探[J];贵金属地质;1995年02期 |
14 |
吴朝东,申延平,侯泉林;湘西黑色岩系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因素[J];自然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
15 |
曾省三;;攀西宝玉石(3)[J];中国宝玉石;2001年04期 |
16 |
皮道会,邓海琳,李朝阳,朱维光;铂族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04期 |
17 |
倪集众;岩浆期后阶段的铂族元素[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08期 |
18 |
王登红,刘玉强;铂族元素矿床研究现状及对山东找铂矿的建议[J];山东国土资源;2003年05期 |
19 |
顾铁新;汪世联;鄢卫东;;铂族元素系列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J];黄金;2006年07期 |
20 |
;某地铬精矿中铂族元素的回收[J];地质与勘探;1973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