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断陷盆地成烃与成藏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借鉴含油气系统理论成因论的思想方法,针对陆相断陷盆地高勘探程度阶段勘探重点向隐蔽油气藏转移的情况,以东营凹陷为例,综合运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手段,从宏观和微观、有机与无机结合的角度,系统研究了不同烃源岩的发育、成烃过程、油气生成运移的机制,分析了成烃与成藏各地质要素的组合关系和时空演化特点,指出了新的勘探方向,主要成果如下:
根据层序结构特征、古生物组合及微量元素含量等的变化,剖析了Es_4~上—Es_2~下湖盆类型的演变,提出Es_4~上和Es_3~下亚段为均衡补偿湖相盆地沉积,Es_3~中亚段为过补偿湖相盆地沉积,并且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各层段烃源岩发育的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划分了沉积相,建立了沉积相模式。
系统研究了不同烃源岩的微观特征、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接触关系以及固体有机质的赋存方式,探讨了烃源岩中“富集有机质”和“分散有机质”形成的机制。总结了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非均质性差异,提出了东营凹陷优质烃源岩的判定标准,总结了其主要判识标志特点,追踪了Es_4~上和Es_3~下亚段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和空间展布。
建立了不同层段烃源岩的自然演化地球化学剖面,系统分析了生烃过程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划分了生烃阶段。
系统研究了有机粘土复合体和干酪根的表面化学特征随埋深的变化以及对排烃的指示意义。
根据烃源岩残余油饱和度分析,确定了不同烃源岩的有效排烃门限,提出Es_4~上烃源岩大规模排油深度为2600m,对应着突变压实阶段的后期,Es_3~下亚段大规模排油深度在3200m左右,对应着紧密压实阶段。在突破压力模拟实验和微观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烃源岩物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了生烃超压是微裂隙形成的主要机制,提出了优质烃源岩的排烃模式,分析了烃源岩的埋藏史和排烃史。
通过对不同构造带典型油田的解剖,总结了东营凹陷成藏的特点和规律:目前已找到的原油主要来自Es_4~上和Es_3~下优质烃源岩,Es_4~上亚段烃源岩对油藏的贡献大于Es_3~下亚段,前者由洼陷带到盆地边缘相对贡献逐渐加大,而后者则主要在洼陷带成藏:通源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Es_4~上亚段生成的油气存在两期重要的成藏过程,而Es_3~下亚段以晚期成藏为主;区内存在三种基本成烃与成藏组合,已探明油气以源上型为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勘探方向。
|
|
|
|
1 |
朱光有,金强;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2003年03期 |
2 |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张林晔;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J];矿物岩石;2003年04期 |
3 |
朱光有,金强;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J];石油学报;2002年05期 |
4 |
陈中红,查明,金强;东营凹陷牛38井沙河街组烃源岩生排烃评价[J];地质科学;2004年03期 |
5 |
张守春;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烃模式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4期 |
6 |
曾溅辉;东营凹陷第三系水-盐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1年04期 |
7 |
姜在兴,杨伟利,操应长;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下亚段沉积层序及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02期 |
8 |
何新贞;东营凹陷压力系统特征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4期 |
9 |
楼章华,朱蓉,金爱民,武恒志,郑和荣,王宁;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J];地质科学;2003年01期 |
10 |
张海君,薛天庆;东营凹陷中北部沙四段沉积相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1 |
张林晔,蒋有录,刘华,谭丽娟,张乐;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3期 |
12 |
李善鹏,邱楠生;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以东营凹陷为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3 |
杨显成,刘利;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2期 |
14 |
徐建春,戴俊生;利用声发射研究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期次[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2期 |
15 |
于建国,李三忠,王金铎,王新红,路慎强;东营凹陷盐底辟作用与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成因[J];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
16 |
王居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
17 |
张建宁;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地震分析[J];石油物探;2005年03期 |
18 |
郭玉新;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3期 |
19 |
李凤娟;;东营凹陷盐下次生孔隙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20 |
蔡观强;郭锋;刘显太;隋淑玲;;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古环境记录[J];地球与环境;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