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生生物中痕量元素砷硒汞的环境和生物效应研究
【摘要】:水生生物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物一种有效的生物指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03009、40573044)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编号:20011766)的联合资助下,以我国最大且具有代表性的鄱阳湖中的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首次开展了不同水层的水生生物中砷、硒和汞的环境及生物效应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①生物样品微波消解方法的优化;②建立痕量、超痕量元素硒的连续蠕动进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③不同水层生物样品中痕量元素砷、硒和汞分布行为;④沉积物、间隙水、底栖生物和鱼类中痕量元素的分布行为。
本文首先建立了L-半胱氨酸为还原剂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硒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溶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水生生物样品中痕量元素砷、硒、汞进行了系列测定,首次揭示了这些痕量元素在鄱阳湖地区水生生物体内及其在不同层位水生生物链间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生物累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生生物中砷、汞含量较低,而硒含量较高,这一研究可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