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川中—川南过渡带属于川中古隆平缓区向川东南中隆高陡构造区的过渡地带,包括
潼南、磨溪、安岳、荷包场、界石场等地区,范围较广。近来,潼南1井、潼南2井、
潼南5井相继在须家河组测试获气,充分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为拓展勘探
成果,本论文选择潼南、安岳地区作为重点研究区块,对须家河组进行储层预测研究,
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多参数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测井解释岩性,认识了潼南地区的典型井须家河
组砂、泥岩纵向分布规律和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低伽玛、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高中子、
高阻背景下的低阻。
2、通过地震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反射层位解释及储层标定,确定了各反射层特征及
须家河组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反射波频率降低、反射同相轴振幅能量减弱、同相轴连续
性变差、反射同相轴极性反转等。
3、选取过井的地震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本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预测技术:即
通过自然伽玛反演进行砂体预测;再对Strata反演的速度剖面与自然伽玛小于90API的
岩性剖面叠合,去除泥质;最后将去掉泥质成分的速度体转成孔隙度体,其孔隙度>6%
的部分即为有利储层。
4、对潼南地区12条测线共计420.57km进行地震特殊处理,对储层分布进行了综
合预测研究,明确了须家河组储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在潼南构造上,须二、
须四段储层普遍存在,须二段储层厚度分布范围,从10~70m不等,须四段储层厚度分
布范围25~75m不等。总体上看,潼南构造在测线控制范围内须二、须四段分布着二块
厚区:佛耳岩~双江镇一带、以及双河口~三汇场~塘坝~王家场一带,且须二、须四
段储层厚区位置基本重叠。
5、首次在潼南地区利用双相介质理论进行油气丰度检测,完成了须二段油气丰度
预测图。油气丰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潼南1井以北~潼南10井以东~潼南5井以西
范围、潼南1~潼南2井区、潼5井以东及王家1井西北面。其中潼5井以东的油气丰
度高值区与双河口~三汇场~塘坝~王家场一带的储层厚区位置有所重叠,潼南1井以
北~潼南10井以东~潼南5井以西范围的油气丰度高值区与佛耳岩~双江镇一带的储
层厚区位置也有所重叠,是勘探目标的首选有利区。
6、在声波测井资料欠缺的情况下,首次在安岳地区利用吸收系数检测可能的有利
油气富集区,检测结果与已钻井测试情况吻合较好。从完成的安岳地区须二、须四段吸
收系数平面图分析,须二段吸收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石佛场~双河场一带、镇子场
以南~太平场一带。须四段吸收系数高值区主要呈东西向展布,主要分布于通5井以南~
岳源乡~双河场范围、石佛场~永顺场一带。
研究结论:地质、测井、物探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准确描述与表征储层特征。通
过地震特殊处理(岩性反演)能够有效识别须家河组储层,油气丰度和吸收系数检测可
作为判定有利储层的重要依据,潼南地区勘探目标的首选有利区为双河口~三汇场~塘
坝~王家场一带,佛耳岩~双江镇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