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大气降尘中重金属铬的分布及形态分析研究
【摘要】:
铬是环境污染以及动植物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铬的毒性和生物可用性不取决于铬的总量,而是取决于铬存在的形态。三价铬被认为是维持哺乳动物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必需元素,而六价铬则对人体有高毒性。
本文主要对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大气降尘中重金属铬在所选各采样点的分布及形态分析,探索其分布规律。并与成都市其它几个区和各条环线路大气降尘中重金属铬含量的文献值进行了初步比较,初步揭示了该区域的重金属铬的污染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前校门、后校门和北校区重金属铬的含量相对来说就比较高,分别为142.38μg/g,119.00μg/g,129.43μg/g;而校园内重金属铬的平均含量远远低于高新区的,低于武候区的,大于金牛区的,与青羊区和锦江区相差不大。
本文对铬的形态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区域中铬主要以三价铬的形式存在于大气降尘中,大气降尘中重金属铬的量明显大于土壤中重金属铬的量,而且基本上是土壤中铬的量的2倍左右。
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与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规律不同,大气降尘中铬的形态分布规律是:残渣晶格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而土壤中元素铬的形态分布规律是:残渣晶格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铬在大气降尘中多存在于残渣晶格态(35.35%~59.82%)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5.97%~40.23%)且两者相差不大。而在土壤中多存在于残渣晶格态(37.22%~75.06%)和有机结合态(4.30%~12.98%),且主要以残渣晶格态为主。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评价该区域的大气降尘中重金属铬的污染规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1
|
|
|
|
1 |
林勇,张书贵,王小月;芜湖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2 |
王广林,王立龙,沈章军,刘登义;冶炼厂附近水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3 |
鲁敏,李英杰;绿化树种对大气金属污染物吸滞能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1期 |
4 |
王跃,陈惠忠;西北四城镇大气粉尘重金属元素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4期 |
5 |
彭刚华;水稻土中重金属Cd的形态含量变化[J];福建环境;2002年01期 |
6 |
李玲,汪立河;城市大气降尘污染特征分析及对策[J];福建环境;2002年03期 |
7 |
陈春英,章佩群,卢向丽,侯小琳,柴之芳;用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25种元素在人体肝脏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J];分析化学;1999年04期 |
8 |
李顺兴,黄淦泉,钱沙华;固氮蓝藻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Cr(Ⅵ)/Cr(Ⅲ)[J];分析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
9 |
单孝全,王仲文;形态分析与生物可给性[J];分析试验室;2001年06期 |
10 |
欧忠平,陆侠,潘教麦;新显色剂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的氧化显色反应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铬[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4期 |
|
|
|
|
|
1 |
马跃良,贾桂梅,王云鹏,刘惠萍;广州市区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大气污染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6期 |
2 |
陈学泽,谢耀坚,彭重华;城市植物叶片金属元素含量与大气污染的关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1期 |
3 |
徐斌;天津市环境空气中铅(Pb)的污染[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3期 |
4 |
师育新,戴雪荣,李节通,薛滨;兰州“930505”特大尘暴沉积物特征研究[J];沉积学报;1995年03期 |
5 |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6 |
孙东怀,苏瑞侠,陈发虎,袁宝印,David Rea;黄土高原现代天然降尘的组成、通量和磁化率[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
7 |
陈同斌,黄铭洪,黄焕忠,周海云;香港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
8 |
张小曳;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J];第四纪研究;2001年01期 |
9 |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
10 |
彭刚华;水稻土中重金属Cd的形态含量变化[J];福建环境;2002年01期 |
|
|
|
|
|
1 |
蒋实;张成江;徐争启;徐进勇;;攀枝花市大气降尘的地球化学特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1期 |
2 |
客绍英,李建强,柴凤瑞,周蓉生;中子活化法研究大气降尘元素组成及分布特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3 |
蒋实;张成江;徐争启;徐进勇;;攀枝花矿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分析[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
4 |
于瑞莲;胡恭任;戚红璐;陈福料;;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0年06期 |
5 |
王有清;秦皇岛港煤一、二期工程环境保护回顾评价[J];交通环保;1990年Z2期 |
6 |
李明香,任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的影响程度[J];辽宁气象;1997年01期 |
7 |
谢明义;成都市大气降尘放射性水平分析[J];四川环境;1998年04期 |
8 |
林国珍,黄芹,宿志一,李庆峰;大气降尘中水溶性有机物组成与含量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5期 |
9 |
毛天宇;戴明新;彭士涛;李广楼;;近10年渤海湾重金属(Cu,Zn,Pb,Cd,Hg)污染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10 |
巴吐,周国良;大气降尘采集方法比较[J];干旱环境监测;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