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地层成煤环境及层序地层研究
【摘要】:
以先进的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沉积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青海省石炭纪~侏罗纪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层序地层、聚煤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通过对研究区野外剖面系统、细致的观察,结合测井、地震及区域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手段,在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研究区石炭纪~侏罗纪识别出2个沉积体系组、11个沉积相,详细论述了各类沉积体系特征。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成煤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成煤环境、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成煤环境、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成煤环境、湖泊成煤环境及有障壁海岸成煤环境成煤模式。
针对不同的沉积体系类型,采用不同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含煤层序地层研究。石炭纪~三叠纪含煤地层为海相沉积地层,运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方法,通过基干剖面研究,在层序界面特征、界面的成因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划分方案,详细讨论了各级层序特征;中下侏罗统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地层,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研究,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一步分析各级次旋回层序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发育规律。
在成煤环境、成煤模式及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青海省4个赋煤带进行煤炭资源量预测,其中祁连山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2205650万吨、柴北缘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1207787万吨、唐古拉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532557万吨,东昆仑-西秦岭赋煤带煤炭预测资源量为54006万吨。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靶区优选,包括大通矿区外围找煤靶区、宁缠矿区外围找煤靶区、聚乎更矿区西段找煤靶区、滩间山找煤靶区、鱼卡煤田东部找煤靶区、野马滩—军牧场找煤靶区、结扎找煤靶区、豹草沟—尕松山找煤靶区、开心岭找煤靶区及扎苏-达哈找煤靶区等10个找靶区。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539.2
|
|
|
|
1 |
李增学,魏久传,韩美莲;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J];沉积学报;2000年03期 |
2 |
郑荣才,彭军,吴朝容;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
3 |
黄思静,石和,张萌,沈立成,刘洁,武文慧;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J];沉积学报;2001年04期 |
4 |
曾联波,金之钧,张明利,汤良杰,由福报,雷兵足;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J];沉积学报;2002年02期 |
5 |
邵龙义,陈家良,李瑞军,张鹏飞;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J];沉积学报;2003年01期 |
6 |
李增学,余继峰,郭建斌,韩美莲;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03年02期 |
7 |
李增学;王明镇;余继峰;韩美莲;李江涛;吕大炜;;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J];沉积学报;2006年06期 |
8 |
田景春,曾允孚;中国南方二叠纪古海洋锶同位素演化[J];沉积学报;1995年04期 |
9 |
邬金华,余素玉;一个湖泊-三角洲沉积总体中泥质岩成因地层研究的元素统计分析[J];沉积学报;1996年01期 |
10 |
邵龙义,刘红梅,田宝霖,张鹏飞;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J];沉积学报;1998年02期 |
|
|
|
|
|
1 |
卢连战;史正涛;;沉积物粒度参数内涵及计算方法的解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
2 |
刘志宏;吴相梅;朱德丰;崔敏;柳行军;李晓海;;大杨树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
3 |
高辉;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3期 |
4 |
王允诚
,董继芬;砂岩孔隙——喉道分布的特征参数[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
5 |
汪正江,张锦泉,陈洪德;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陆源碎屑沉积源区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6 |
胡江柰,张哨楠,李德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石盒子组-山西组成岩作用与储层的关系[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7 |
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侯中健,张锦泉,刘文均,杨华,付金华,范正平,石晓英;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8 |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武文慧,沈立成,刘洁;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9 |
林雄,徐小蓉,侯中健,田景春,陈洪德,李君文,刘文均;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山西期-下石盒子期盆地演化与天然气富集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0 |
陈安清;陈洪德;向芳;刘文均;侯中健;尚云志;叶黎明;李洁;;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
|
|
|
|
1 |
郑荣才,吴朝容;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生储盖组合的层序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2 |
吴朝容,郑荣才;辽河油田西部洼陷沙河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3 |
郑荣才,吴朝容,叶茂才;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4 |
杜春彦,郑荣才;陕北长6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5 |
谌建国,李有亮;广西上二叠统含煤建造和藻坪沼泽成煤模式[J];沉积学报;1983年01期 |
6 |
张鹏飞,刘焕杰,卓越,贾玉如,陈昌荣,何楚玉,殷宗昌;试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桂中马滩一带合山组的某些沉积特征[J];沉积学报;1983年03期 |
7 |
李任伟,李哲,王志珍,林大兴;分子化石指标在中国东部盆地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沉积学报;1988年04期 |
8 |
邓宏文,钱凯;深湖相泥岩的成因类型和组合演化[J];沉积学报;1990年03期 |
9 |
张鹏飞,邵龙义;广西合山地区合山组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1990年04期 |
10 |
何起祥,业冶铮,张明书,李浩;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J];沉积学报;1991年01期 |
|
|
|
|
|
1 |
吴基文;陈资平;;安徽南部晚二叠世龙潭期岩相古地理研究[J];岩相古地理;1997年05期 |
2 |
覃建雄,陈洪德,田景春,李余生,杨作升;川滇黔桂地区二叠纪不同成因盆地层序地层模型[J];沉积学报;1999年02期 |
3 |
董瀚,张海峰,李鸿睿;扬子地台西北缘泥盆纪层序地层研究[J];西北地质;2001年04期 |
4 |
郭宪璞,彭阳,丁孝忠;化石群落与层序地层的耦合关系研究——以塔里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有孔虫群落与层序地层关系研究为例[J];地质通报;2002年07期 |
5 |
易定红,贾义蓉,石兰亭;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腾格尔组层序地层研究[J];河南石油;2005年05期 |
6 |
李增学;余继峰;李江涛;韩美莲;;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共存富集的组合形式及上古生界沉积控制机制分析[J];地球学报;2007年01期 |
7 |
叶小明;尹太举;;萨尔图油田北三西西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年06期 |
8 |
陆金波;王英民;张雷;王改云;顾秀梅;;草湖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年01期 |
9 |
吴基文;皖南地区二叠纪龙潭期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煤矿现代化;1997年01期 |
10 |
邵才瑞,李洪奇,张福明,张元福,吕希学;用测井曲线自动划分层序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