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介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为了揭示缝洞储层的地震波场特征,了解EDA介质在地震波场中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几个方面对EDA介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并总结了EDA介质中关于地震波速度、地震记录与裂隙参数之间的规律。
文中首先对Hudson裂隙理论和Thomsen裂隙理论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据此对在不同裂隙类型情况下的纵、横波速度进行了数值计算,由结果分析在裂隙参数变化时,纵、横波速度相应的变化规律。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EDA介质中的地震波速度与裂隙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地震波速度随裂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方位角或者入射角的变化呈周期性变化。干裂隙中的地震波速度变化普遍要比流体裂隙中的速度变化剧烈。
其次,在地震记录模拟方面,使用高阶差分法求解裂隙型弹性波方程,模拟了EDA介质中的理想横波分裂记录、叠前单炮记录和叠后偏移记录。
理想横波分裂记录说明了裂隙密度与裂隙方位角对横波分裂现象的影响。裂隙密度在一定的阈值以上时,裂隙密度越大,横波分裂越明显,快、慢横波的强度与方位角密切相关。
弹性波三分量地震记录则表明了在不同的方位角下,三个分量上的能量强度与角度的关系,同时通过波场快照可以观测到横波分裂现象。
以Christoffel方程表述的EDA介质中地震波相速度理论为基础,设计两个模型,用以进行等效速度理论下的地震波场对比分析。
EDA介质中的单炮记录、叠后记录与偏移记录则表现了裂隙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场特征。由于裂隙型介质的影响,裂隙型弹性波方程的模拟记录要比声波方程的复杂,但地质形态基本一致,证明了等效理论的正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631.4
|
|
|
|
1 |
罗省贤,李录明;基于横波分裂的地层裂缝预测方法与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2 |
杜正聪,贺振华,黄德济,王志;缝洞模型波动方程正演与偏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3 |
曹均,贺振华,黄德济,李琼;孔洞储层地震波特征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4 |
张中杰;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
5 |
张中杰,滕吉文,贺振华;EDA介质中地震波速度、衰减与品质因子方位异性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9年06期 |
6 |
桂志先,贺振华,汪德雯;正交介质中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与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7 |
魏建新;走进各向异性孔隙弹性时代[J];石油物探译丛;1999年03期 |
8 |
季玉新;用地震资料检测裂缝性油气藏的方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5期 |
9 |
贺振华,李亚林,曹钧,李琼;地层温压条件下超声波测试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02期 |
10 |
曹均,贺振华,黄德济,李琼;裂缝储层地震波特征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02期 |
|
|
|
|
|
1 |
王泽利,何樵登;用邦德矩阵法推导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常数[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2 |
王志,贺振华,薛彬,黄德济,王熙明,周亚同;广角反射研究及高斯射线正演模拟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3 |
张虹;沈忠民;;超致密裂缝性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以川西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勘探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4 |
罗利,任兴国;测井识别碳酸盐岩储集类型[J];测井技术;1999年05期 |
5 |
赵军,蒲万丽,张永忠,李维彦,何宗斌;横波各向异性在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5年02期 |
6 |
莫杰;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展现好前景[J];中国地质;1997年02期 |
7 |
谷社峰;崔瑞华;;MATCOM与VC++混合编程中自定义函数作为输入参数的调用方法[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年22期 |
8 |
胡天跃;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
9 |
牛滨华,沈操,黄新武;波动方程多次波压制技术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
10 |
戴明刚;黄海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4期 |
|
|
|
|
|
1 |
张中杰
,何樵登;N个薄层介质组合引起的视各向异性[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
2 |
单钰铭,刘维国;地层条件下岩石动静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3 |
李录明,罗省贤;海上多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4 |
刘树根,单钰铭,刘维国,刘舜化;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岩多参数同时测试技术[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5 |
李亚林,谢贤鹏,贺振华,刘树根,单钰铭,刘舜化,刘维国;地层条件下CX盆地地表岩样动弹参数的实验分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6 |
郑治真;S波分裂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1期 |
7 |
滕吉文,张中杰,王爱武,魏计春,吉连祥;弹性介质各向异性研究沿革、现状与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
8 |
黄晓葛,白武明;地震波各向异性的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03期 |
9 |
刘志,张先康,嘉世旭,郑需要,段永红,赖晓玲,邓宏钊;泰安—忻州剖面S波分裂计算及介质各向异性与深部构造相关性探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3期 |
10 |
姚陈,王培德,陈运泰;卢龙地区S波偏振与上地壳裂隙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