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中奥陶统鹰山组上段生物礁储层沉积特征
【摘要】:
由于野外露头具有直观性、可测性、完整性、精确性、可检验性以及便于不同比例尺研究的特性,因此野外露头是建立各种地质模型最为理想的模板(原型)。随着沉积地质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实践的深入,重返野外露头建立服务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原型地质模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本文以沉积学、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生物礁的野外露头开展了系统的储层沉积学研究,取得以下认识:
对西克尔地区鹰山组野外露头的详细地质调查,进行了研究区内生物礁出露的地貌特征调查,首次在塔里木盆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或大湾沟组的下覆地层即鹰山组上段中发现生物礁(丘),说明生物礁(丘)在中奥陶世鹰山组上段时期就已有发育,拓宽了塔里木盆地寻找礁滩体的研究层位。
系统阐述了生物礁发育的沉积特征,包括礁滩体的发育、规模、形态、构成、造礁生物、造礁生物群落、微相类型及特征,明确了西克尔地区鹰山组生物礁(丘)属于托盘类障积礁,属于台内点礁,并建立了该地区生物礁滩体发育的地质模式。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恢复了生物礁沉积时期古环境特征,并探讨其成礁机理、成礁模式及生物礁演化过程。通过对该地区鹰山组生物礁灰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的分析,明确了不同成岩期对生物礁(丘)储层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储层影响最大的为古表生期大气水的岩溶作用、埋藏期的溶蚀及充填作用及后期的构造作用。
对西克尔地区萤石矿床的成矿元素、流体来源、流体性质、流体通道与成矿空间等进行了研究,讨论生物礁对萤石矿控制作用及其时空展布的耦合关系,指出西克尔地区生物礁及其构造热液活动共同控制着萤石矿的分布。
|
|
|
|
1 |
张寿庭,徐旃章;浙江武义萤石矿田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勘探;1997年05期 |
2 |
张良旭
,陈怀录
,吕鸿图
,张武斋;马啣山红石崖萤石矿点的新发现及其成矿地质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
3 |
;常山查明一新类型萤石矿[J];有机硅氟资讯;2008年09期 |
4 |
林国宣;闽西北地区萤石矿成矿地质规律及找矿方向[J];化工矿产地质;2004年03期 |
5 |
;我国首次对萤石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年06期 |
6 |
程大典,詹梦雄,陈坚固,郑标练;低品位萤石矿制备冰晶石的新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1期 |
7 |
章永加;浙江武义白垩纪盆地萤石矿液运移趋势与规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8 |
郭树平,王文珍,马丽艳;内蒙扎鲁特旗富裕屯萤石矿可选性试验研究[J];世界地质;1995年01期 |
9 |
傅树超;试述福建顺昌南舟萤石矿地质特征[J];福建地质;2003年02期 |
10 |
王成良,陈升立,张方君,胡家良;黄沙腰萤石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年04期 |
11 |
沈松林;潘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11期 |
12 |
;襄樊市萤石矿开采首次纳入计划管理 计划开采0.5万吨[J];中国粉体工业;2010年04期 |
13 |
萧辉华,张金英;用泡沫洗井技术钻探萤石矿[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1993年02期 |
14 |
本刊编辑部;;2011年全国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50万吨[J];非金属矿;2011年03期 |
15 |
马元海;大通县花石掌—其美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4年06期 |
16 |
吴军林,贾文仲;浙江省萤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J];浙江地质;1999年02期 |
17 |
邹澜,陈秀泉;地球化学钙和氟异常可圈定萤石矿的靶区[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3期 |
18 |
龚政;;衡南萤石矿现场技术论证会[J];湖南地质;1989年02期 |
19 |
;安化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经济意义[J];化工矿产地质;1994年01期 |
20 |
刘铁庚,赵云龙,李新安;辐射损伤与萤石颜色的初步研究[J];矿物学报;198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