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典型暴雨泥石流形成特征与条件的实验研究
【摘要】:
暴雨泥石流具有潜在危险大、暴发突然、频率低、危害大、规模大、灾害重等特征。随着山区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和暴雨泥石流灾害研究的不断深入,暴雨泥石流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方面——暴雨泥石流形成特征与条件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暴雨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复杂性,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还远不能满足山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9.24北川暴雨泥石流的发生表明,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已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期,未来5-10年该区域的暴雨泥石流发生将更加频繁。因此,应该加强对汶川地震区的暴雨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对其的形成特征和条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泥石流预报,这项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暴雨泥石流沟的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泥石流模拟实验,对暴雨泥石流的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对室内暴雨泥石流实验中获得的相关数据所进行的分析得到了泥石流运动状态过程中,在不同坡度断面条件下,泥石流表面d50颗粒起动到泥石流形成时的平均流速、流量和表面流速与坡度的关系,本文在对室内暴雨泥石流实验中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暴雨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为实现基于暴雨泥石流形成条件的预报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暴雨泥石流室内实验,得到了不同断面坡度条件下在泥石流表面d50颗粒起动和泥石流形成时的流量,从而推算出了该暴雨泥石流形成时的流量条件。
根据实验结果与西山坡泥石流沟的实地调查的形成特征数据进行对照可知,这次泥石流的流量等参数满足实验推算得出的形成条件,实验推算出的结果是基本符合西山坡沟泥石流形成的情况的。在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的泥石流形成时的流量条件与西山坡泥石流沟的实地调查情况进行对比过程中,还考虑了西山坡沟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最后将实验推算的形成条件与泥石流沟的特征数据进行对照表明,实验推算的结果与泥石流沟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符的,从而也证明了根据实验的推算结果是能较为准确地对泥石流的初步预报作基础的。本文还从降雨与泥石流形成关系入手,基于暴雨洪水流量的计算,将暴雨泥石流的预报与气象预报相结合,作为暴雨泥石流暴发的预报条件,为暴雨泥石流的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方法考虑了降雨作用的降雨强度、持续时间,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暴雨泥石流险情随机判别的初步预报,因此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强暴雨泥石流灾害进行群测群防预报的工作特点,为泥石流灾害管理和建立高效的防灾减灾决策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642.23
|
|
|
|
1 |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
2 |
刘伟朋;韩金良;夏柏如;;汶川地震后文家沟泥石流成因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
|
|
|
|
1 |
钱宁,王兆印;泥石流运动机理的初步探讨[J];地理学报;1984年01期 |
2 |
王兆印,张新玉;水流冲刷沉积物生成泥石流的条件及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J];地理学报;1989年03期 |
3 |
唐川;梁京涛;;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
4 |
崔鹏;泥石流起动条件及机理的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91年21期 |
5 |
鲁晓兵,崔鹏;泥石流的启动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1年06期 |
6 |
何文社,方铎,曹叔尤,李昌志,郭志学;泥沙起动规律初探[J];泥沙研究;2002年05期 |
7 |
陈宁生,张军;泥石流源区弱固结砾石土的渗透规律[J];山地学报;2001年02期 |
8 |
谢洪;钟敦伦;韦方强;李泳;马东涛;杨坤;;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
9 |
吴积善,田连权;论泥石流学[J];山地研究;1996年02期 |
10 |
张丽萍,唐克丽,张平仓,除文亮;泥石流源地松散体起动人工降雨模拟及放水冲刷实验[J];山地学报;1999年01期 |
|
|
|
|
|
1 |
吕儒仁,李德基;西藏工布江达县唐不朗沟的冰湖溃决泥石流[J];冰川冻土;1986年01期 |
2 |
文科军,王礼先,谢宝元,于志民,林敦臻,杜鹏志;暴雨泥石流实时预报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3 |
钟敦伦,谢洪;泥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3期 |
4 |
苏维词;贵阳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
5 |
唐川,朱大奎;基于GIS技术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
6 |
李椷,陈琴德,康志成;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79年02期 |
7 |
钱宁,王兆印;泥石流运动机理的初步探讨[J];地理学报;1984年01期 |
8 |
王兆印,张新玉;水流冲刷沉积物生成泥石流的条件及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J];地理学报;1989年03期 |
9 |
倪晋仁,王光谦;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I.理论[J];地理学报;1998年01期 |
10 |
陈奇;我国地质灾害研究若干问题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
|